时间: 2025-04-27 17:3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30:08
漕米:漕米是指通过水路运输的粮食,特别是指古代通过运河、河流等水路系统从产粮区运往京城或其他重要城市的粮食。这种运输方式在古代非常普遍,尤其是在明清两代,漕运成为国家财政和军事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漕米的“漕”字源自古代的水路运输,特别是指官方组织的粮食运输。随着时间的推移,漕米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术语,用以指代这种特殊的粮食运输方式。
在古代**,漕米的运输不仅是经济活动,也是政治和军事的重要保障。漕运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京城的稳定和国家的安全。因此,漕米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政治意义。
漕米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景象,也可能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和变迁。它不仅是物质运输的象征,也是国家兴衰的见证。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漕米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经济和政治结构。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漕米:
漕船悠悠过江南,
米香千里送京关。
繁华盛世今何在?
唯见运河波光寒。
漕米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运河上的船只,繁忙的码头,以及船夫的号子声。这些视觉和听觉元素共同构成了漕米的历史画面。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粮食运输系统也有存在,但不一定有专门的词汇如“漕米”来描述。例如,古罗马的粮食运输系统也有类似的重要性,但没有特定的词汇与之对应。
漕米作为一个历史术语,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古代*的经济和政治,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对粮食安全和物流管理的持续关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
1.
【漕】
(形声。从水,曹声。本义:通过水道运送粮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车运谷曰转,水运谷曰漕。-漕,水转谷也。一曰人之所乘及船也。 、 《史记·平准书》-漕转山东粟。 、 《史记·萧相国世家》-转漕给军。 、 《汉书·武帝纪》-穿漕渠通渭。 、 《汉书·食货志》-岁漕关东谷。 、 《史记·河渠记》-关东漕粟。
【组词】
漕船、 漕粮
可供运输的河道。
【引证】
《红楼梦》-今日听了这些话,心里方才水落归漕。
2.
【米】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米粒琐碎纵横之状。“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米”的字与米、粮有关。本义:谷物和其他植物子实去壳后的子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四注象米,十其介者,九谷之分也。-米,粟实也。象禾实之形。 、 《礼记·明堂位》-米麜有虞氏之痒也。
【组词】
粟米;花生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