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06:18
琴轸(qín zhě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琴上的调音器。在古琴的结构中,“琴轸”是指位于琴头两侧的用来调整琴弦松紧的装置,通过旋转琴轸可以调整琴弦的张力,从而改变音高。
在文学作品中,“琴轸”可能被用来象征音乐、艺术或文化的精致与高雅。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古琴或古典音乐的专业场合。在专业领域,如音乐学或古琴制作,“琴轸”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琴轸”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结构和功能在古琴制作中一直保持相对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古琴的制作工艺有所变化,但“琴轸”的基本概念和用途没有太大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古琴被视为高雅艺术的代表,因此与古琴相关的词汇如“琴轸”也带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乐器部件,也是古典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琴轸”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和谐与精致。它可能唤起人们对古典音乐、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尊重和欣赏。
在学*和演奏古琴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琴轸的重要性。每一次调整琴轸,都是对音色精细调控的实践,也是对传统技艺的传承。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下琴声悠,琴轸轻旋,音符如水,流淌在静谧的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在月光下轻轻旋转琴轸,古琴的音色随之变化,营造出一种古典而宁静的氛围。
在西方音乐中,类似的调音装置可能被称为“tuning pegs”或“machine heads”,它们在吉他、小提琴等乐器上也有应用。
“琴轸”作为一个专业术语,虽然在日常交流中不常见,但在古琴文化和音乐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乐器部件,也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通过学和理解“琴轸”,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欣赏和传承古典音乐文化。
1.
【琴】
(本作“珡”。象形。小篆字形,象乐器形,上面“玨”象弦和弦柱,下面象琴身。本义:拨弦乐器。俗称古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琴,弦乐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古文从瑟金省声。 、 《广雅·释乐》-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少商。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乐琴书以消忧。
【组词】
琴史、 琴书、 琴床、 琴柱
2.
【轸】
(形声。从车。本义:车箱底部后面的横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轸,车后横木也。 、 《考工记·舆人》-六分其广,以一为之轸围。 、 《考工记图》-舆下四面材合而收舆谓之轸,亦谓之收,独以为舆后横者,失其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