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2:27: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2:27:03
光线 是指从光源发出的,能够传播能量的电磁波或粒子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指的是可见光,即人眼能够感知的那部分电磁波,其波长范围大约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
“光线”一词在中文中源远流长,其基本含义自古以来变化不大,主要指代光的传播路径或可见的光。在古代文献中,如《诗经》中就有“光”字的记载,而“线”字则更多用于纺织或抽象的线条概念。
在许多文化中,光线常常与神圣、净化和启迪联系在一起。例如,在**教艺术中,圣人的头顶常常有光环,象征着神圣和纯洁。
光线往往给人带来温暖、希望和安全感。在视觉艺术中,光线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影响作品的情感氛围。
在摄影中,光线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光线条件可以创造出截然不同的照片效果,从柔和的自然光到强烈的人造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诗歌中,光线可以被用来象征生命的活力:
晨曦的光线, 如同生命的脉动, 轻轻拂过沉睡的大地, 唤醒了万物的心跳。
光线的视觉联想通常是明亮、清晰和动态的。在音乐中,某些旋律或和声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光线的温暖和明亮。
在不同语言中,“光线”的表达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概念是相通的。例如,英语中的“ray of light”与中文的“光线”含义相近。
“光线”作为一个词汇,不仅在科学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文化和艺术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光线”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多重意义,以及它如何影响我们的感知和表达。
1.
【光】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光,明也。 、 《释名·释天》-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 、 《楚辞·九歌·云中君》-与日月兮齐光。 、 《淮南子·俶真》-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 、 《淮南子·本经》-日月淑清而扬光。 、 《易·观》-国之光。 、 《诗·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 、 《史记·屈原列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 《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 、 《国语·晋语》-光明之耀也。 、 《孟子》-容光必照焉。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 清·邵长蘅《阎典史传》-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
【组词】
阳光;灯光;反光、 色光、 晨光、 曙光、 光晃
2.
【线】
(形声。从糸(mì),戔(jiān)声。本义:用棉麻丝毛等材料拈成的细缕)。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古文从糸,泉声。-线,缕也。 、 《公羊传·僖公四年》-中国不绝如线。 、 《红楼梦》-爱惜起东西来,连个线头儿都是好的。
【组词】
线儿提的、 毛线;丝线;缝纫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