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2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22:02
[杳无音讯] 的字面意思是指消息、音信完全消失,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基本含义是指某人或某事完全失去了联系,没有任何信息可以得知其状态或位置。
[杳无音讯] 由“杳”和“无音讯”组成。“杳”字古义为深远、昏暗,引申为不可见、不可知。“无音讯”即没有消息。这个词组结合了“杳”的深远不可知和“无音讯”的没有消息,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杳无音讯常与神秘、不可知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学中的仙人、隐士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常用于描述失踪人员或失联**,反映了人们对安全和联系的重视。
[杳无音讯] 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担忧、焦虑和不安。它让人联想到未知和不确定性,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表达,使人在描述失联或失踪情况时更加生动和情感化。
在个人生活中,如果有人长时间没有消息,我们可能会用“杳无音讯”来形容这种情况,表达我们的担忧和不安。
在诗歌中,可以将“杳无音讯”融入到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中:
月下独酌思故人, 杳无音讯心自沉。 星河遥遥不可及, 唯有梦中寻君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茫茫大海或无边的沙漠,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其中,四周杳无音讯。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寂静无声的环境,只有风声或海浪声,强调了孤独和失联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以是“out of touch”或“no news”,但“杳无音讯”更强调了完全失联和不可知的状态。
[杳无音讯] 是一个富有情感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失联的状态,还传达了人们对联系和安全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词能够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表达的情感深度。
前不久,总算熬到了国家建委来了调令,但是到了省里、局里,又几个月杳无音讯。
柯云路《三千万》:“前不久,总算熬到了国家建委来了调令,但是到了省里、局里,又几个月~。”
1.
【杳】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杳,冥也。 、 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杳旭卉兮。 、 傅毅《舞赋》-独驰思乎杳冥。 、 《楚辞·屈原·涉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组词】
杳杳冥冥、 杳蒙
2.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3.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
4.
【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讯,问也。 、 《诗·小雅·正月》。传:“问也。”-讯之占梦。 、 《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多其讯。 、 《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执讯而与之书。 、 《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君尝讯臣矣。 、 《礼记·王制》-以讯首或告。 、 《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讯鞫论报。 、 《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卒从吏讯。 、 《国语·吴语》-乃讯申胥。 、 清·张廷玉《明史》-昼夜搒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木讯者三人。
【组词】
讯定、 讯治、 讯责
询问;请教。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广问讯。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咸来问讯。 、 清·方苞《狱中杂记》-泛讯之。 、 《红楼梦》-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
【组词】
讯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