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7:01
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 “杳不可闻”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声音或消息遥远到无法听到。其中,“杳”表示深远、不见踪影,“不可闻”表示无法听到。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消息非常遥远或不存在,以至于完全无法感知。
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词源: “杳不可闻”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杳”字古已有之,意为深远、不见踪影,“不可闻”则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表达,意为无法听到。
历史演变: 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中的意义和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杳不可闻”常与神秘、超自然或历史遗迹相关联,用以表达对未知或不可知事物的敬畏和好奇。
情感反应或联想: 这个成语常带有一种神秘和孤寂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荒凉的景象或失落的文明,引发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
相关经历或故事: 在探索一座古老的废墟时,四周的寂静让人感到“杳不可闻”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滞,所有的声音都被吞噬。
融入诗歌、故事或其他创作: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星光杳不可闻,唯有心中的思念,如潮水般涌动。”
结合图片、音乐或视频: 想象一幅画面:一片荒凉的沙漠,风沙漫天,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杳不可闻”的意境。
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inaudible”或“unheard”,但这些词汇缺乏“杳不可闻”所蕴含的深远和神秘感。
对该词汇的理解: “杳不可闻”是一个富有诗意和神秘感的成语,适用于描述那些遥远、不可触及或不可知的事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文本的深度和情感色彩。
谁知秦敬宇在家,这孙兰姬别要说见他的影响,你就再要听他声咳嗽也杳不可闻。
1.
【杳】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杳,冥也。 、 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杳旭卉兮。 、 傅毅《舞赋》-独驰思乎杳冥。 、 《楚辞·屈原·涉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组词】
杳杳冥冥、 杳蒙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