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45:56
杳不可得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杳”和“不可得”两个词组成。其中,“杳”字意为深远、不可见,而“不可得”则表示无法获得或找到。结合起来,“杳不可得”字面意思是指某物或某人非常难以找到或获得,仿佛消失在深远的未知之中。
在文学作品中,“杳不可得”常用来形容那些难以触及的理想、遥远的目标或失落的记忆。在口语中,它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难以捉摸或难以联系。在专业领域,如考古学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用来描述那些尚未被发现的遗迹或文献。
同义词:难以捉摸、遥不可及、无影无踪 反义词:触手可及、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杳”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深远、昏暗。随着时间的推移,“杳”字逐渐与“不可得”结合,形成了“杳不可得”这一成语,用来形容那些难以触及或找到的事物。
在**传统文化中,“杳不可得”常用来形容那些理想化的、难以实现的目标,如古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现代社会,它可能用来形容那些难以实现的梦想或目标。
“杳不可得”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无奈和失落。它让人联想到那些遥不可及的梦想和目标,以及在追求过程中所经历的挫折和困难。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用“杳不可得”来形容那些难以实现的梦想,如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尽管这条路看似杳不可得,但它激励我不断努力和追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那杳不可得的星辰下,
我追寻着失落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茫茫的沙漠或深邃的星空,配以悠扬而略带忧伤的音乐,营造出一种杳不可得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ut of reach”或“unattainable”,它们都传达了难以触及或实现的意思。
“杳不可得”这一成语深刻地描绘了那些难以触及或实现的事物,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反映了人类对理想和目标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韵味。
岛忽吟曰:‘落叶满长安’,志重其冲口直致,求之一联,杳不可得,不知身之所从也。
不肖夜来望气,知有异人在于贵县。求之市中数日,~。
1.
【杳】
(会意。上为“木”,下为“日”,表示太阳落在树木下,天色已昏暗。本义:昏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杳,冥也。 、 扬雄《甘泉赋》。注:“深远也。”-杳旭卉兮。 、 傅毅《舞赋》-独驰思乎杳冥。 、 《楚辞·屈原·涉江》-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组词】
杳杳冥冥、 杳蒙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可】
4.
【得】
绝对必要或应当去做。
【引证】
唐·杜甫《石壕吏》-犹得备晨炊。
【组词】
有错误就得批评;做得好就得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