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4: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4:55
“掌礼”一词在中文中通常指的是负责或管理礼仪、仪式的事务。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掌握礼仪”,即精通并执行各种礼仪规范。
在文学作品中,“掌礼”可能用来描述一个角色在重要场合中的职责,如婚礼、葬礼或国家庆典。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礼仪学、公共关系或活动策划中,“掌礼”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同义词:司仪、礼仪师、典礼官 反义词:无(因为这是一个特定职责的描述,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掌礼”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掌”(掌握、管理)和“礼”(礼仪、仪式)组成。在古代**,掌礼官是负责皇家礼仪的重要官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通礼仪的场合。
在**传统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掌礼”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体现了对仪式和规范的尊重,是社会秩序和和谐的象征。
“掌礼”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精心策划的仪式和细致入微的安排。在情感上,它可能唤起对传统和秩序的尊重。
在组织大型活动时,如婚礼或公司年会,我曾担任过掌礼的角色,确保所有流程顺利进行,这需要高度的组织能力和对细节的关注。
在诗歌中,可以将“掌礼”融入描述历史场景的诗句中,如:“古殿钟声起,掌礼官步履从容,引领千年的仪式。”
想象一个庄严的宫殿,掌礼官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仪式用的物品,伴随着悠扬的古乐,这一切构成了一个视觉和听觉上都极为丰富的场景。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职责可能由“Master of Ceremonies”(司仪)或“Event Planner”(活动策划师)来承担,虽然职责相似,但文化和执行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掌礼”这个词在中文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职责的描述,更是对传统和秩序的尊重。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化的深层含义。
1.
【掌】
本义:手掌,手心。
【引证】
《说文》-掌,手中也。 、 《论语·八佾》-指其掌。 、 枚乘《谏吴王书》-易于反掌,安于泰山。
【组词】
掌上、 掌上观纹、 掌文
四足动物带爪的脚。
【引证】
《孟子·告子上》-熊掌,亦我所欲也。
2.
【礼】
(会意。从示,从豊(lǐ)。“豊”是行礼之器,在字中也兼表字音。本义:举行仪礼,祭神求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 《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五礼。 、 《礼记·王制》-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 《大戴礼记·本命》-冠、婚、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 、 清·周容《芋老人传》-邀见讲钧礼。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设九宾礼于廷。
【组词】
礼神、 礼祠、 礼诵、 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