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43: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43:28
“流血浮丘”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血液流得足以使山丘浮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或冲突中极其惨烈的场面,损失极其惨重。
“流血浮丘”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是从古代战争的描述中演变而来。在古代,战争频繁,人们常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战争的惨烈,这个成语就是其中之一。
在**文化中,战争和冲突往往被视为悲剧,这个成语反映了人们对战争破坏性的深刻认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
这个成语给人以沉重、悲壮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生命的脆弱和和平的宝贵。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常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或战争时,它可以作为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那流血浮丘的战场,英雄的泪与血交织成历史的篇章。”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a river of blood”或“a sea of blood”,都是用来形容极端的暴力和牺牲。
“流血浮丘”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破坏性,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通过对这个成语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环境。
国有彗星,必有流血浮丘之战。
1.
【流】
(会意。本义:水流动)。
同本义。
【引证】
《诗·大雅·公刘》-观其流泉。 、 《文选·马融·长笛赋》-顄淡滂流。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血流殷地。 、 《乐府诗集·林兰诗》-黄河流水。 、 唐·李白《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自此回。 、 唐·张志和《渔歌子》-桃花流水鳜鱼肥。
2.
【血】
口语读音(多单用)。
【组词】
鸭血、 血沥沥、 血唬零喇、 血胡同、 血糊突、 血渌渌、 血心、 血的教训
3.
【浮】
(形声。从水,孚(fú)声。本义:漂流,漂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浮,氾也。 、 《诗·小雅·菁菁者莪》-载沉载浮。 、 《广雅》-浮,漂也。浮游也。 、 《论语·公冶长》-乘桴浮于海。 、 《书·禹贡》-浮于济漯。 、 《楚辞·哀郢》-过夏首而西浮兮。 、 《文选·桦·海赋》-浮天无岸。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4.
【丘】
(会意兼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地面上并立两个小土峰。本义: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 、 《广雅·释丘》-小陵曰丘。 、 《诗·王风·丘中有麻》-丘中有麦。 、 、 《书·禹贡》-是降丘宅土。 、 《周礼·大司徒》-北陵坟衍。 、 《列子·汤问》-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性本爱丘山。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苫蔽成丘。
【组词】
荒丘、 丘林、 丘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