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19: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19:02
词汇“留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的文书制度。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留牍”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留牍”字面意思是指保留文书或文件。在古代,牍是指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留牍即指保留这些书写材料,以备日后查阅或作为证据。
在文学作品中,“留牍”可能出现在描述古代官府或文人保存文书的场景中。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历史学或文献学的专业领域,可能会提及“留牍”以讨论古代文书的保存和管理。
“留牍”一词源自古代的文书制度,随着纸张的普及,木片或竹片的使用减少,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也逐渐降低。在现代,它更多地出现在历史文献或古文研究中。
在古代**,文书的保存和管理是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留牍体现了古代对文书管理的重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法律和行政制度。
“留牍”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书房、官员的严谨和历史的厚重。
在现代生活中,“留牍”这个词汇并不常用,但在研究古代文献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相关的概念和实践。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文人的诗时,可以使用“留牍”来描绘文人的书房:
书香满室留牍多,
笔墨纵横岁月磨。
古卷翻开风雅在,
文人墨客共吟哦。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古代文人在昏黄的灯光下,细心整理着一摞摞的木牍,空气中弥漫着墨香。这样的场景可以通过古风音乐和古代书房的图片来呈现。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指保存古代文献或手稿的行为,如拉丁语中的“codicibus servare”(保存手稿)。
“留牍”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承载了古代文书制度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化。通过对“留牍”的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文献的价值和意义。
1.
【留】
(会意。从田,从丣,丣亦(yǒu)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引证】
《说文》-畱,止也。 、 《战国策·秦策》-令之留于酸枣。 、 《楚辞·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 、 《素问·虐论》-风气留其处。 、 《史记·项羽本纪》-乃令张良留谢。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 、 《资治通鉴·唐纪》-留五百人。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雪上空留。 、 明·于谦《石灰吟》-要留清白在人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留像于馆。
【组词】
逗留、 留舍、 留住、 留居、 留身、 留客住
2.
【牍】
(形声。从片,卖声。“片”,本指木头竖剖成的一半。古时用木片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古代写字用的木片,也称木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牍,书版也。长一尺,既书曰牍,未书曰椠。 、 《史记·陈遵传》-与人尺牍。 、 《史记·游侠原涉传》。注:“木简也。”-削牍为疏。 、 《史记·周勃传》-吏乃书牍背示之。 、 杨修《答临淄侯笺》-握牍持笔。
【组词】
牍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