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5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54:12
东周:东周是*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大约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5年,是周朝的后半段。周朝在公元前770年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东周。东周分为两个阶段: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东周一词源于周朝东迁的历史**。周朝原本定都于镐京(今陕西西安),因犬戎之乱,周平王东迁至洛邑,开启了东周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记载丰富,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周时期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从封建制度逐渐向中央集权过渡。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科技都有显著的发展,如儒家、道家等思想流派的形成,以及农业、手工业的进步。
东周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往往是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深远影响。联想可能包括古代战争的残酷、思想家的智慧、工匠的技艺等。
在学*和研究古代历史时,东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了解东周的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东周的历史背景可以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如描绘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或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辩论。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东周的概念,但可以通过比较其他古代文明的历史时期,如古希腊的城邦时期、古罗马的共和时期,来理解东周的历史地位和特点。
东周作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不仅在历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和思想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东周的学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社会的发展脉络,对于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影响。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