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20: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20:15
挂印悬牌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将印章挂起,将牌子悬挂。基本含义是指官员或有权势的人离职或不再行使职权,通常表示一种高风亮节或隐退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挂印悬牌 常用来描绘一个官员因不满官场腐败或个人理想而选择隐退的情景,如《红楼梦》中贾政的隐退。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某人放弃权力或地位,选择过简单生活。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政治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分析官员的离职行为及其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同义词中,“隐退”强调的是主动选择离开公众视野,而“辞职”和“离职”更侧重于工作关系的结束。反义词则表示相反的行为,即开始担任某个职位或掌握权力。
挂印悬牌 这个词汇源自中国古代官场文化,印章和牌子是官员身份的象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泛指任何形式的放弃权力或地位的行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挂印悬牌 常被视为一种高尚的行为,体现了个人对权力的超然态度和对个人品德的追求。这种行为在历史上常被赞誉为“高风亮节”。
这个词汇给人以宁静、超脱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山水间的隐居生活,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它影响着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看法,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挂印悬牌 可能被用来形容那些在职场中选择提前退休或放弃高薪职位,追求个人兴趣和生活质量的人。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挂印悬牌归故里,青山绿水伴余生。”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者在山水间悠然自得的形象;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宁静的古筝或笛子音乐,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tire to the countryside”或“leave public lif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放弃公共生活,追求个人宁静的意愿。
挂印悬牌 这个词汇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文化,也体现了人们对权力和地位的复杂情感。在现代社会,它仍然具有启发意义,鼓励人们在追求成功的同时,不忘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1.
【挂】
(形声。从手,圭(guī)声。本义:区别,区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易·系辞传》:“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古本多作画者,此等皆有分别画出之意。陆德明云:“挂,别也。后人乃云悬挂,俗制挂字耳。”-挂,画也。 、 《仪礼·特牲礼》-挂于季指。 、 《庄子·渔夫》。释文:“别也。”-变更易常以掛功名。
2.
【印】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是手爪,右象跪着的人,合起来表示用手按人使之跪拜。本义:官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印,执政所持信也。 、 蔡邕《独断》-玺者,印也。印者,信也。 、 《苍颉篇》-印,验也。 、 《小尔雅》。按,古上下通曰玺。秦以来,天子诸侯王称玺,独以玉;列侯至二千石曰章,千石至四百石曰印。-玺谓之印。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每字为一印。 、 、 、
【组词】
印务、 印券、 印佩、 印牌、 印囊、 印曹
3.
【悬】
(形声。从心,县声。本作“县”,象断首倒挂,后加“系”。假借为行政区域的“县”后,另加“心”字表示悬挂。本义:吊挂)。
同本义。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悬者植梯接之。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以叵幅悬之。 、 清·张廷玉《明史》-倒悬之。
【组词】
悬丝诊脉、 悬壁
4.
【牌】
(形声。从片,卑声。“片”指锯开的木头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东西。本义:题榜,招牌)。
户籍板。犹今之户口簿。
【引证】
《广雅》-簧牌,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