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31: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31:28
“不支”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不能支撑或承受。基本含义通常涉及到无法维持、支持或应对某种情况或压力。
在不同语境下,“不支”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式:
“不支”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不”和“支”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支”有支撑、支持的意思,“不支”即表示不能支撑。随着语言的发展,其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无法承受或应对的情境。
在中华文化中,“不支”常与坚韧和毅力的文化价值观相对立,强调在困难面前需要有足够的坚持和毅力。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也常用来描述个人或组织在面对挑战时的无力感。
“不支”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和沮丧的,因为它涉及到失败和无力感。联想可能包括疲惫、绝望和放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工作压力巨大,感到“不支”的情况。这种感觉让我意识到需要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寻找更有效的应对策略。
在诗歌中,“不支”可以用来表达深层的情感和哲思:
岁月如刀,刻下无尽的痕, 心若不支,何处寻安宁?
视觉上,“不支”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人疲惫地坐在地上,无法再站起来。听觉上,可能是一段悲伤的音乐,传达出无力感和疲惫。
在英语中,“不支”可以对应到“unable to sustain”或“cannot bear”。不同文化中,对于无法承受的情况可能有不同的表达和理解方式。
“不支”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词汇,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无法承受或应对的情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状态。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支】
(会意。小篆字形,上面是“竹”的一半,下面是手(又)。《说文》:“从手持半竹。”本义:去枝的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桂馥义证:“疑作去枝之竹也。”-支,去竹之枝也。从手持半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