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12: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12:18
“大鱼大肉”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大量的鱼肉,通常用来形容饮食的丰盛和奢侈。这个词汇强调的是食物的量多且质量高,通常与节日、庆典或富裕生活相关联。
在文学作品中,“大鱼大肉”常用来描绘富裕人家的生活,或者在节日庆典时人们的饮食情况。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暗示过度奢侈或不节俭。在专业领域,如营养学或餐饮业,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
同义词“山珍海味”和“珍馐美味”都强调食物的珍贵和美味,而“粗茶淡饭”和“清汤寡水”则强调简单和朴素。
“大鱼大肉”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人们对丰盛饮食的描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大鱼大肉”常常与节日庆典、婚宴或其他重要场合相关联,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庆祝。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也可能被用来批评过度消费和浪费。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正面的,因为它通常与欢乐和庆祝的场合相关。联想上,我会想到家庭团聚、热闹的餐桌和美味的食物。
在我的生活中,每逢春节,家里总会准备“大鱼大肉”来招待亲朋好友,这已经成为一种传统和*惯。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春风送暖入屠苏,大鱼大肉庆丰年。”
视觉上,我会联想到摆满各种美味佳肴的餐桌,色彩丰富,香气四溢。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人们欢声笑语,餐具碰撞的声音。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feast”或“banquet”,都强调了饮食的丰盛和庆祝的氛围。
“大鱼大肉”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食物的丰盛,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庆祝重要时刻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融入特定的文化背景。
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6回:“多卖几亩田,做个财主,~,好不受用。”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鱼】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鱼形。本义:一种水生脊椎动物)。
完全水生并在水中呼吸的有头冷血脊椎动物,包括圆口类、板鳃类和具有软骨或硬骨骨骼的高等有鳃水生脊椎动物。
【引证】
《说文》-鱼,水虫也。象形。鱼尾与燕尾相似。 、 《易·中孚》-豚鱼吉。 、 《论衡·指瑞》-鱼木精。 、 《仪礼·特牲礼》-鱼十有五。 、 《诗·邶风·新台》-鱼网之设。 、 《礼记·曲礼》-鲜鱼曰脡祭。 、 《吕氏春秋》-鱼上冰,獭祭鱼。 、 《史记·周本记》-白鱼跃入王舟中。
【组词】
鱼鲩冠儿、 鱼鳞册、 鱼烂、 鱼轩、 鱼脍、 鱼市、 鱼质龙文、 鱼米、 鱼秧、 鱼鱼雅雅
3.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4.
【肉】
(象形。甲骨文 字形,小篆,象动物肉形。“肉”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动物的肌肉)。
指供食用的动物肉。
【引证】
《说文》。段注:“胾,大脔也,谓鸟兽之肉。…人曰肌,鸟兽曰肉。”-肉,胾肉。 、 《左传·隐公元年》-公赐之食,食舍肉。 、 《孟子·梁惠王上》-七十者可食肉矣。 、 《礼记·曾子问》-不归肉。 、 《周礼·内饷》-辨体名肉物。
【组词】
吃肉;蟹肉;家禽的黑肉;肉醢、 肉山脯林、 肉林、 肉腥、 肉糜、 肉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