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53: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53:16
由于“世心”这个词汇在标准汉语中并不常见,且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广泛的使用语境,我将尝试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分析。
“世心”可以理解为“世界的心”或“世人的心”,指的是普遍的人类情感、思想或社会心态。它可能涉及对全球社会、文化或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的集体意识。
由于“世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可能在一些哲学、社会学或文化研究的文献中,作为探讨人类共同心理或社会现象的概念出现。
由于“世心”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明确。可能是由“世”(世界)和“心”(心智、情感)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世心”可能被用来描述一个时代或社会的普遍心理状态,如对和平、环境、科技进步等的集体关注。
“世心”可能让人联想到全球性的问题和人类的共同命运,带来一种宏大、深远的情感反应。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通过阅读或参与全球性议题的讨论,意识到“世心”的存在和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世心波动,如海浪般起伏,每个波峰都是时代的呼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全球各地人们共同关注某一议题的画面。听觉上,可能联想到全球新闻广播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全球意识”或“人类共同心理”可能在不同文化中有相应的表达。
“世心”作为一个概念,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提供了一个思考全球性问题和人类共同心理的视角。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概念有助于拓宽视野,增强对全球社会现象的理解。
1.
【世】
(指事。金文字形。古人以三十年为一世。“止”上加三个圆点,表三十年;止,到此为止。本义:三十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世,三十年为一世。 、 《论语·子路》-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