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08
敬候:这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敬”和“候”两个字组成。字面意思是指以尊敬的态度等待某人或某事的发生。基本含义是在等待过程中表现出尊重和礼貌。
文学语境:在文学作品中,“敬候”常用于描述人物之间的正式交往,如书信往来中的礼貌用语,表达对对方的尊重和期待。 口语语境:在日常口语中,“敬候”较少直接使用,更多地被“等着”、“期待”等更为通俗的词汇所替代。 专业领域:在正式的商务或外交场合,“敬候”可能用于正式的邀请函或回复中,表达对对方的高度尊重和期待。
同义词:恭候、期待、等候 反义词:忽视、怠慢、不屑
“敬候”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敬”字自古以来就表示尊敬,而“候”字则有等待的意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表示尊敬等待的词汇。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敬候”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礼仪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在现代社会,尽管日常交流中使用频率降低,但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仍保留其传统意义。
“敬候”一词给人以庄重、礼貌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正式、尊重的场合。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该词汇可以传达出对对方的重视和期待。
在商务谈判中,我曾使用“敬候”一词在邮件中表达对合作伙伴的尊重和期待,这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敬候花开,岁月静好,与你同在。”
想象一个安静的图书馆,一位学者坐在桌前,手中拿着笔,面带微笑,敬候着新的灵感。
在英语中,“敬候”可以对应为“await with respect”或“look forward to with respect”,虽然在日常英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正式的书面语中仍有类似表达。
“敬候”是一个充满尊重和礼貌的词汇,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不多,但在正式场合和书面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正确使用该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正式性和尊重感。
1.
【敬】
(会意。从攴(pū),以手执杖或执鞭,表示敲打,从苟(jí),有紧急、急迫之义。本义:恭敬;端肃。恭在外表,敬存内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敬,肃也。 、 《礼记·曲礼》。注:“在貌为恭,在心为敬。”-毋不敬何允。 、 《礼记·少仪》-宾客主恭,祭祀主敬。 、 《仪礼·聘礼》-入门主敬,升堂主慎。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敬德之聚也。 、 《战国策·赵策》-敬诺。 、 《史记·陈涉世家》-敬受命。 、 《史记·魏公子列传》-敬进如姬。 、 唐·李朝威《柳毅传》-敬闻命关。
【组词】
敬让、 敬诚缉熙、 敬身、 敬慎
2.
【候】
(形声。古文作“矦”。从人,侯声。本义:守望;侦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矦,伺望也。 、 《广雅·释诂三》-矦,覗也。 、 《周礼·遗人》。注:“楼可以观望者也。”-市有候馆。
【组词】
候馆、 候楼、 侯遮、 候徼、 候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