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8
对答 的字面意思是指两个人之间的问答交流。基本含义是指在对话中,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给出相应的回答。
对答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对”表示相对、对应,“答”表示回答。随着语言的发展,对答的含义逐渐固定为问答交流的形式。
在**传统文化中,对答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技巧,尤其是在教育、政治和文学领域。孔子与弟子的对话、古代文人的诗词对答都是对答在文化中的体现。
对答常常让人联想到智慧、机智和交流的顺畅。在情感上,对答如流的场景往往给人以积极、高效的印象。
在日常生活中,对答是社交互动的基础。例如,在面试中,良好的对答能力可以帮助应聘者获得工作机会。
在诗歌中,对答可以用于创造对话式的诗句,增强诗歌的互动性和生动性。例如:
我问春风:“你为何如此温柔?”
春风对答:“因为我爱这世间万物。”
对答可以让人联想到两个人面对面交谈的场景,或者是电话中的对话声音。视觉上,可以想象两个人在咖啡馆中轻松交谈的画面。
在英语中,对答可以对应为 "question and answer" 或 "dialogue"。不同文化中,对答的形式和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是交流的基本形式。
对答是语言交流的核心,无论是在文学、口语还是专业领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对答,人们可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解决问题。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对答的技巧对于提高交流能力至关重要。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答】
(形声。从竹,合声。①本义:以竹补篱。②答谢,报答)。
回话;应对。
【引证】
《诗·小雅·雨无止》-听言则答。 、 《仪礼·乡射礼记》-既发则答君而俟。 、 陶潜《桃花源记》-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以来。具答之。 、 《乐府诗集·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渔歌互答。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皆缄口不答。
【组词】
应答如流;答教、 答言、 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