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11
对等: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在地位、价值、能力等方面相等或相当。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强调的是双方或多方之间的平等关系,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非物质上的。
“对等”这个词源于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历史上相对稳定。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对等”概念的记录,用以描述人际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在强调平等和公正的社会文化中,“对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例如,在民主社会中,公民之间的对等关系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对等”这个词给人以公正和平等的正面情感。它让人联想到公平的竞争环境、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需要在谈判或讨论中强调对等原则,确保双方都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对等”:
在爱的花园里, 你我如对等的花朵, 共同绽放,不分高下。
想象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并排放置,这种视觉上的对称可以很好地体现“对等”的概念。在音乐中,对等的旋律或节奏也能传达这种平衡感。
在英语中,“对等”可以翻译为“equivalent”或“equal”,这些词汇在英语文化中同样强调平等和相当的概念。
“对等”是一个在多种语境中都非常重要的词汇,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精确性,也反映了社会文化中对平等和公正的追求。在我的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对等”这个词对于构建清晰、公正的交流至关重要。
1.
【对】
(会意。从口,从“丵”(zhuó,即,古“丛”字,象草木丛生。),从寸。寸,法度也。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言多非诚,故去其口,以从土。本义:应答)。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对,答也。 、 《诗·大雅·桑柔》-听言则对。 、 《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 、 《孟子·梁惠王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 《仪礼·士冠礼》。注:“应也。”-冠者对。 、 《仪礼·曲礼》。注:“答问也。”-对曰:“非礼也敢辞。” 、 《三国演义》-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
【组词】
无言以对;对当、 对嘴、 对理、 对番、 对状、 对日
2.
【等】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等,齐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