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35: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35:37
“塞井夷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堵塞井口,铲平炉灶。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原文是:“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卫人平莒于我,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且及莒平也。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径,馁而弗食。’故使处原。”这里的“塞井夷灶”是指在行军作战时,为了防止敌人利用水源和炉灶,采取的一种破坏措施,以断绝敌人的补给和生存条件。
在文学作品中,“塞井夷灶”常用来形容战争中的残酷手段,或者比喻彻底破坏某人的生活基础。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军事或策略讨论中,它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军事战略研究中,这个成语可能被用来分析古代战争策略。
“塞井夷灶”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反映了古代战争中的一种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来比喻任何形式的彻底破坏或断绝。
在**古代社会,战争是常态,因此与战争相关的成语和策略在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塞井夷灶”反映了古代战争的残酷性和策略性,同时也体现了古代将领对战争资源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冷酷和决绝的感觉,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它也可能让人思考在极端情况下,人们为了生存和胜利所采取的极端措施。
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军事策略或极端情况下的生存问题时,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塞井夷灶断水源,战火连天人心寒。”
想象一下,战场上烟尘滚滚,士兵们忙碌地堵塞井口,铲平炉灶,这种场景给人一种紧张和压抑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策略和成语可能存在,但具体表达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例如,在西方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军事策略,但不一定有完全对应的成语。
“塞井夷灶”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战争的策略,也提供了对极端情况下人类行为的深刻反思。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丰富了我们的表达方式。
1.
【塞】
实,堵、填充空隙,用于书面词语中。 同: 僿
【引证】
《书·皋陶谟》-刚而塞。 、 《诗·邶风·燕燕》。郑《笺》云:塞,充实也。《说文》:僿,实也。-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 《礼记·孔子闲居》-志气塞乎天地。
【组词】
闭耳塞听;阻塞
2.
【井】
(象形。金文字形,外象井口,中间一点表示井里有水。本义:水井)。
同本义。
【引证】
《易·井》-改邑不改井。 、 《易·杂卦》传-井道。 、 《周礼·野庐氏》。注:“井,共饮食。”-宿息井树。 、 《周礼·官人》-为其井匽。 、 韩愈《原道》-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组词】
井池、 井鱼、 井养、 井华、 井干
3.
【夷】
(会意。从大从弓。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
同本义 。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引证】
《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 《後后汉书东夷传》-夷有九种。 、 《书饶典》。马注:“萊夷也。”-宅喁夷。 、 《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
【组词】
夷歌、 夷蠻
4.
【灶】
(会意。从火从土。繁体从穴,鼀(cù)声。本义:用砖石等砌成,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灶,炊穴也。 、 《白虎通·五祀》-灶者,火之主。人所以自养也。 、 《汉书·五行志》-灶烟阳。 、 《礼记·郊特牲》-灶者,老妇之祭也。 、 陶渊明《归园田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组词】
灶床脚、 锅灶;行军灶;灶妄、 灶下养、 灶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