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8:1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8:18:54
词汇“夺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夺攘”进行分析:
“夺攘”的字面意思是争夺、抢夺。其中,“夺”指的是强行取走或争取,“攘”则有排斥、抢夺的含义。结合起来,“夺攘”强调的是一种激烈的、不择手段的争夺行为。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夺攘”常用来描述战争、争斗或权力斗争中的激烈场面。例如,在描述历史**或战争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强调争夺的激烈程度。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较少使用,但在某些文学作品或历史研究中仍可见其身影。
“夺攘”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争夺”、“抢夺”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在古代社会,权力和资源的争夺是常态,因此“夺攘”这个词在描述历史**和战争时尤为常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激烈竞争和斗争。
“夺攘”这个词给人一种紧张、激烈的感觉,容易让人联想到战场上的厮杀、权力斗争的残酷。它传达了一种强烈的竞争和对抗的氛围。
在现代生活中,“夺攘”这个词较少直接使用,但在讨论历史**、战争或权力斗争时,可以用来增强描述的力度和情感色彩。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使用“夺攘”来营造一种紧张、激烈的氛围,例如: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夺攘”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struggle for”、“fight over”等可以传达类似的意思。
“夺攘”是一个富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能够有效地传达一种激烈争夺的氛围。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增强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同时也能够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
1.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2.
【攘】
(形声。从手,襄(xiāng)声。本义:推让,退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谓推手使前拱揖之容也,字亦作儴。-攘,推也。 、 《礼记·曲礼上》-左右攘辟。 、 《史记·太史公自序》-小子何敢攘焉。 、 《汉书·司马相如传》。注:“却退也。”-随流而攘。 、 《汉书·礼乐志》-盛揖攘之容。 、 《汉书·艺文志》-合于尧之克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