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1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14:22
词汇“指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常用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指尽”可以理解为“指向尽头”或“指向极限”。由于这个词汇并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对其字面意义的推测和扩展。
“指尽”字面意思是指向或达到极限、尽头。它可以用来描述某个动作或过程达到了无法超越的点。
由于“指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探索或追求达到了极限,如“探索的指尽”。
由于“指尽”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指”和“尽”两个字组合而成,表示指向极限的意思。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指尽”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极致的追求或成就,如在描述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或**时。
“指尽”可能带有一种极致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精神。
在个人经历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指尽”这个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追求极致、不断突破自我的人或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指尽”来表达对极致美的追求:
在艺术的殿堂,
我指尽了美的极限,
每一笔,每一划,
都是对完美的无尽追求。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登山者攀登至山峰顶点的画面,象征着“指尽”的极限追求。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首激昂的交响乐,表达不断挑战极限的决心。
在不同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找到表达类似概念的词汇,如英语中的“reach the limit”或“push to the extreme”。
“指尽”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种表达极致追求和极限挑战的方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的层次和深度。
1.
【指】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引证】
《说文》-指,手指也。 、 《庄子·骈拇》-骈拇枝指。 、 《荀子·儒效》-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指如削葱根。 、 唐·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以指叩门。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组词】
指下、 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 指尺、 指掌、 指语
足指也叫做指。
【引证】
《史记·高祖本纪》-乃扪足曰:“虏中吾指。”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