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20:04: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20:04:12
词汇“周阹”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习和分析:
“周阹”(zhōu qū)的字面意思是指围绕、环绕。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描述物体或人围绕某个中心或边界。
“周阹”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更多使用“围绕”、“环绕”等词汇。
在古代文化中,“周阹”可能与自然景观、军事阵型等有关,反映了古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描述方式。
“周阹”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联想到古代文人的诗意生活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其含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创作一首古风诗歌时,可以使用“周阹”来增添古典韵味: “月下独酌,周阹于竹林,思绪随风飘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片竹林环绕的景象,或是古代战场上的阵型。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乐曲中的悠扬旋律。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围绕”、“环绕”等概念在各种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周阹”是一个具有古典美感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时,了解其含义是非常有帮助的。它体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阹】 猎人利用山谷等有利地形围猎禽兽:“~以九疑。”。 围猎野兽的圈:“以网为周~,纵禽兽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