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9: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9:45
“周郎顾曲”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字面意思是指周瑜(周郎)在听音乐时能够辨别出乐曲中的错误。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某人在音乐或其他艺术方面有极高的鉴赏能力和敏锐的感知力。
在文学作品中,“周郎顾曲”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艺术或音乐方面的卓越才能。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音乐评论或艺术鉴赏中,它可能会被提及。
同义词:
反义词:
“周郎顾曲”源自《三国志》中的记载,周瑜在赤壁之战前后,因其对音乐的敏感和鉴赏能力而闻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用来泛指在艺术或音乐方面有卓越才能的人。
在文化中,周瑜是一个备受尊敬的历史人物,他的音乐才能和军事才能都被广泛传颂。因此,“周郎顾曲”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象征着对艺术和音乐的热爱与尊重。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敬佩和欣赏。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在艺术和音乐领域有卓越才能的人,他们的敏锐和专注令人钦佩。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音乐老师,他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非常强,能够准确地指出学生演奏中的错误,他的这种能力让我想起了“周郎顾曲”这个成语。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周郎顾曲,音律中寻瑕疵, 琴声悠扬,心随乐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周瑜在听音乐的场景,他的专注和敏锐通过画面传达出来。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古典音乐的旋律,以及对音乐细节的敏感捕捉。
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是“music connoisseur”或“art connoisseur”,用来形容在音乐或艺术方面有深厚知识和鉴赏能力的人。
“周郎顾曲”这个成语不仅是对周瑜个人才能的赞誉,也是对艺术和音乐鉴赏能力的肯定。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提醒我要对艺术和音乐保持敏感和尊重,同时也激励我在这些领域追求卓越。
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谁谓~之场,非即生公说法之地乎?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郎】
(形声。从邑,良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邑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境)。
古地名。春秋鲁邑。
【引证】
《说文》。按,鲁有二郎。-郎,鲁邑也。
3.
【顾】
(形声。从页(xié),头。表示与头有关。雇声。本义:回头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顾,环视也。 、 《史记·项羽本纪》-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 《诗·桧风·匪风》-顾瞻周道。 、 《诗·小雅·大东》-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 《论语·乡党》-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 《庄子·秋水》-庄子持竿不顾。 、 《世说新语·方正》-友人惭,不下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战国策·燕策》-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组词】
顾瞻、 顾盼生辉、 顾返、 顾笑、 顾望
4.
【曲】
乐曲,歌曲。
【引证】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 、 、 、 清·邵长蘅《青门剩稿》-五更转曲。
【组词】
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编曲
一种韵文形式,盛行于元代,又称元曲。
【引证】
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不复能终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