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1:4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1:44:03
“周髀”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天文学和数学领域。字面意思是指古代测量天体位置的仪器,主要用于观测太阳和其他星体的运行轨迹。在《周髀算经》中,“周髀”指的是一种用于测量日影长度的仪器,也称为“日晷”。
在古代文学和历史文献中,“周髀”常被提及,用以描述古代天文学的发展和应用。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较少直接使用,但在涉及古代科学、天文学或历史研究的学术文章中仍可见到。
“周髀”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具体词源不详,但可以推测与古代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汇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主要在学术和历史研究领域中保留。
在古代文化中,“周髀”代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尤其是在天文学和数学领域。它反映了古代人对天象的观测和理解,以及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周髀”一词给人以古老、神秘和智慧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科学家在星空下的观测和思考,以及他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
在参观古代科技展览时,我曾看到过周髀的复制品,这让我对古代天文学的精确性和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诗歌中,可以将“周髀”融入描述古代天文学家的场景:
星辰之下,周髀静立,
古人仰望,日影细量。
智慧之光,穿越时空,
天际之间,探索不息。
想象一幅画面:夜晚,一位古代天文学家在星空下使用周髀观测星象,背景音乐是古筝的悠扬旋律,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古代科学的宁静与深远。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天文观测工具也有出现,如古埃及的日晷,但“周髀”作为汉语词汇,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周髀”作为一个古代天文学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不常使用,但它代表了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对理解古代文化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语言和历史的过程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1.
【周】
(象形。甲骨文字形,在“田”里加四点,郭沫若认为“周象田中有种植之形。”有稠密和周遍的意思。小篆析为会意,从用口。段玉裁认为,善用口则周密。本义:周密;周到而没有疏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周,密也。 、 《国语·鲁语》-忠信为周。 、 《礼记·缁衣》。注:“忠信曰周。”-自周有终。 、 《管子·人主》。注:“谓谨密也。”-人不可不周。 、 《左传·昭公四年》-其藏之也周。 、 《孙子·谋政》-辅周则国必强。 、 唐·韩愈《原毁》-责己也重以周。
【组词】
周悉、 计划不周;周谋、 周严、 周谨、 周虑
2.
【髀】
髀骨,大腿骨。
【引证】
《淮南子·人间训》-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组词】
髀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