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2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26:42
“己亥杂诗”是指清代诗人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创作的一系列诗歌,这些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反映了作者对时政、社会、个人情感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在文学语境中,“己亥杂诗”特指龚自珍的这一系列作品,是研究清代文学和龚自珍个人风格的重要资料。在口语或非专业领域,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古典文学或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时。
同义词:无特定同义词,但可以泛指“杂诗”或“诗集”。 反义词:无特定反义词,但如果要表达单一主题或风格的诗歌,可以对比“主题诗”或“风格诗”。
“己亥杂诗”直接来源于龚自珍在己亥年创作的诗歌集合,这个词汇在文学史上有着明确的定位和意义,没有明显的词源演变。
“己亥杂诗”反映了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知识分子的忧国忧民之情,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背景的重要文献。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历史的沉重和文学的深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畏和思考。
在学*和研究**古典文学时,我曾深入阅读过“己亥杂诗”,对其中的几首诗印象深刻,尤其是那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
在创作一首现代诗时,我可以借鉴“己亥杂诗”的风格,结合当代社会问题,创作出既有古典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作品。
结合古风音乐和古典绘画,可以更好地展现“己亥杂诗”的意境和情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如果要表达类似的概念,可以比较其他文化中特定时期或特定作者的诗集。
“己亥杂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学术语,不仅代表了一组诗歌作品,也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传统。
1.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
【亥】
(象形。甲骨文字形,与“豕”的写法相似,象猪形。古代“亥”与“豕”很容易写混,成语:“鲁鱼亥豕”讲的就是这种误写现象。本义:猪)。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豕与亥相似。 、 《论衡·物势》-亥,豕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亥即豕,故曰首曰身也。
3.
【杂】
(形声。从衣,集声。本义:五彩相合)。
同本义。
【引证】
《周礼·考工记》-画绘之事,杂五色。
4.
【诗】
(形声。从言,寺声。本义:诗歌)。
同本义。
【引证】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说文》-诗,志也。 、 《国语·鲁语》-诗所以合意,歌所以咏诗也。 、 《周礼·大师》。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教六师,曰风,曰赋,曰比,曰典,曰雅,曰颂。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组词】
诗筒、 诗瓢、 诗友、 诗虎、 诗流、 诗案、 诗眼、 诗债、 诗传、 诗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