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时间: 2025-04-30 06:18:2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基础信息

  • 词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繁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拼音 suǒ shī rén
  • 用法"作主语、宾语、分句;用于劝戒之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6:18:22

基本定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源自**古代儒家思想的经典格言,出自《论语·卫灵公》。字面意思是,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也不应该对别人做。这句话强调了待人接物的道德原则,即应该以己度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语境分析

在文学作品中,这句话常被用来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如在古代诗词、小说中作为道德教诲出现。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提醒或劝诫他人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心理学等,这句话被用来讨论同理心和道德行为的基础。

示例句子

  1. 在处理同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该牢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
  2.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以身作则,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教育孩子。
  3. 在商业谈判中,尊重对方的利益,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可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同义词与反义词

  • 同义词:待人以诚、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 反义词: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以怨报德

同义词强调的是以真诚和同理心对待他人,而反义词则指那些不顾他人感受,只考虑自己利益的行为。

词源与演变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论语》中,是孔子对其弟子提出的道德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成为了**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文化与社会背景

文化中,这句话被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影响了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交方式。它强调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情感与联想

这句话给人以温暖和正面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鼓励人们以善意和理解对待他人。它让人联想到和谐的社会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个人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用这句话来提醒自己在与他人互动时要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做出可能伤害他人的行为。

创造性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将这句话融入到对人际关系的描绘中,如:

春风拂面暖人心,
己所不欲勿施人。
花开花落皆有时,
待人以诚情自深。

视觉与听觉联想

在视觉上,可以联想到一幅描绘和谐社区的画面,人们相互帮助,笑容满面。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温馨的歌曲,歌词中反复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旋律。

跨文化比较

这句话与西方文化中的“黄金法则”(Golden Rule)相似,即“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两者都强调了以同理心对待他人的重要性。

反思与总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道德指南,它提醒我在与他人互动时要保持同理心和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句话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来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引证

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之恕道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立即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相关字

1. 【己】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引证】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吕氏春秋·察今》-而己亦人也。 、 晋·干宝《搜神记》-自拟己头。 、 唐·柳宗元《三戒》-且噬己也。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己悲。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在己为有悔。
【组词】 舍己为公、 异己、 克己、 知己、 己身、 己私、 己里钱
天干的第六位。
【引证】 《吕氏春秋·慎行论》-己与三相近。
【组词】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2. 【所】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hǔ)本义:伐木声)。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引证】 《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 、 《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 、 《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 、 《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 、 《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 、 《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 清·袁枚《祭妹文》-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组词】 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欲】 (形声。从欠,谷(yù)声。“欠”表示有所不足,故产生欲望。本义:欲望;嗜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俗字亦作慾。-欲,贪欲也。 、 《荀子·正名》-欲者,情之应也。 、 《吕氏春秋·贵生》。注:“生死耳目口鼻也。”-六欲。 、 《论语》。注:“乐色曰欲。”-以欲竭其精。 、 苏洵《六国论》-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三国魏·刘劭《人物志》-厉而不刚者,则欲夺之也。
【组词】 欲令智昏、 欲障、 欲海、 欲界、 欲心、 欲事、 欲尘
想要;希望。
【引证】 《论语·子路》-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 、 《论语·微子》-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史记·魏公子列传》-晋鄙…曰:“…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故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组词】 欲踵、 欲待、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欲速则不达欲益反损

5. 【勿】 (象形。据甲骨文,像一树旗。右边是柄,左边是飘带。本义:州里所建旗帜) 古代大夫、士所建旗帜,半赤半白,用来麾集人众。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州里’当作‘士大夫’。”-勿,州里所建旗,…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
不。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欲勿予。 、 《孟子·告子上》-贤者能勿丧。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勿附于秦。 、

6. 【施】 (形声。从(yǎn),也声。本指旗帜)。 旗飘动。
【引证】 《说文》朱骏声通训定声-旖施,柔顺摇曳之貌。 、 《说文》-施,旗貌。 、 《史记·司马相如传》。索隐:“犹阿那也。”-旖旎(施)从风。

7. 【于】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 往;去。
【引证】 《诗·周南·桃夭》。毛传:“于,往也。”-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8.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相关问答

相关查询

阮郎迷 阮郎归 阮郎 阮貂换酒 阮舍 阮肇 阮籍途 阮生集 阮生车 阮生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互相配合 耒字旁的字 平康正直 居成 包含耀的词语有哪些 血气方勇 戈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艮字旁的字 玄妙无穷 逐静 衣字旁的字 干国之器 奇门遁甲 譬执 傅致其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