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2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23:38
词汇“寖迷”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古汉语词汇或方言词汇。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以下分析将基于其可能的古汉语含义进行。
“寖迷”的字面意思可能与“逐渐沉迷”或“渐渐迷失”有关。其中,“寖”有逐渐、渐渐的意思,“迷”则表示沉迷、迷失。
在古汉语中,“寖迷”可能用于描述一个人逐渐陷入某种状态,如沉迷于某种事物或迷失方向。在现代语境中,该词汇可能出现在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用以表达一种渐进的过程。
“寖”字在古汉语中常用,表示逐渐、渐渐。而“迷”字则一直有沉迷、迷失的含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寖迷”这一组合可能在现代汉语中逐渐被其他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学中,“寖迷”可能用于描述人物的心理变化或行为趋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行为和心理状态的关注。
“寖迷”一词可能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逐渐失去自我控制,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
由于该词汇不常见,个人应用可能较少。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遇到并使用该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寖迷”来表达一种渐进的心理变化:
月光下,我寖迷于夜的深邃,
星辰指引,却渐行渐远。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逐渐迷失方向的场景。听觉上,可能联想到缓慢而沉重的音乐,表达一种逐渐陷入深渊的感觉。
由于“寖迷”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汇,其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较少。在英语中,可能用“gradually lost”或“slowly沉迷”来表达类似的意思。
“寖迷”作为一个古汉语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体现了汉语丰富的表达能力和历史深度。在学习和使用这类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
1. 【寖】 睡眠。
2.
【迷】
(形声。从辵(chuò),米声。本义:迷路;分辨不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迷,惑也。 、 《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 、 《韩非子·解老》-凡夫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之,则为迷。 、 《离骚》-及行迷之未远。 、 《楚辞·惜诵》-迷不知宠之门。 、 《聊斋志异·促织》-迷其所在。 、 《楚辞·九章·涉江》-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 杜牧《阿房宫赋》-高低冥迷,不知西东。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其若迷。 、 、 清·姚鼐《登泰山记》-道中迷雾。
【组词】
迷离徜彷、 迷罔;迷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