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52: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52:36
“予夺生杀”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给予和夺取生命,即掌握生死大权。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机构拥有极大的权力,可以决定他人的生死存亡。
在文学作品中,“予夺生杀”常用来形容君王、统治者或高级官员的权力,如“**的权力至高无上,予夺生杀皆在一念之间。”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法律、政治或军事等专业领域,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某些决策者的权威。
同义词:生杀予夺、生杀大权
反义词:无权无势、无能为力
“予夺生杀”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的君主制度,当时君王拥有绝对的权力,可以决定臣民的生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描述权力极大的情境中。
在**传统文化中,“予夺生杀”常与君权神授的观念相联系,强调君王的权力是天命所归。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更多地被用来描述法律、政治或企业中的权威人物。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权力的高度集中和不可挑战的权威。它可能会让人感到敬畏或不安,因为它触及了生命的最基本权利。
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权力结构、法律判决或战争决策时,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中,可以将“予夺生杀”融入对权力和命运的探讨:
帝王座上,予夺生杀, 一念之间,命运交错。 权力如剑,悬于头顶, 生杀大权,谁人能逃?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古代宫殿、王座和权杖,以及现代法庭和军事指挥部的场景。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宣誓声或战鼓声。
在其他语言中,类似的表达可能包括英语中的“power of life and death”或拉丁语中的“vis vitalis”,都强调了生命的控制权。
“予夺生杀”这个成语深刻地反映了权力的本质和人们对权力的复杂情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准确地传达出权威和控制的概念。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权力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五曰杀,六曰生,七曰予,八曰夺。
为人主者,~,各当其义。
1.
【予】
(指事。象两手相与之形。本义:授予;给予)。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谓手拔。 、 《广雅》-予,与也。 、 《淮南子·本经》-予之与夺也。 、 《诗·小雅·干旄》-君子来朝,何锡予之? 、 《荀子》-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组词】
予宁、 予齿去角、 予赐、 予归、 予夺生杀、 予决
2.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夺,手持隹失之也。 、 《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给夺慈仁。 、 《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 、 《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荀子·富国》-勿夺农时。
【组词】
夺宗、 夺气、 夺魄、 夺胆、 夺彩
3.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 、 《广雅》-生,出也。 、 《广韵》-生,生长也。 、 刘巘《易义》-自无出有曰生。 、 《易·系辞》-天地之大德曰生。 、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生好物也。 、 《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 、 《诗·唐风·有杕之杜》-生于道左。 、 《诗·小雅·信南山》-生我百谷。 、 徐光启《甘薯疏序》-种之,生且蕃。 、 清·姚鼐《登泰山记》-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组词】
生盛、 生化、 生骨、 生落、 生遂、 生荣、 生处、 生肌、 生条
4.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