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2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27:26
异端(Heterodoxy)一词源自希腊语“heteros”(不同的)和“doxa”(观点),字面意思是“不同的观点”。在基本含义上,它指的是与主流或正统观点不同的思想、信仰或教义。在**语境中,异端通常指与官方教义或教会权威不一致的信仰。
“异端”一词在中世纪欧洲冲突中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教内部,用来指代那些被教会认定为错误的信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更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哲学和科学等。
在历史上,异端往往与迫害和社会排斥联系在一起。例如,中世纪的裁判所对异端分子进行审判和惩罚。在现代社会,异端的概念更多地与思想自由和创新联系在一起,尽管它仍然带有一定的负面含义。
“异端”一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或危险的情感色彩,因为它暗示着与主流社会的冲突和不一致。然而,对于某些人来说,异端也可能象征着勇气和创新。
在个人经历中,异端可能与那些挑战传统观念的时刻或人物相关联。例如,一个朋友可能因为持有非主流的政治观点而被视为异端。
在诗歌中,异端可以被用来象征个人与社会的冲突:
在主流的阴影下,异端的声音低语, 挑战着传统的束缚,寻求着新的秩序。
在不同文化中,异端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通常是相似的,即与主流或正统观点不同的思想或信仰。例如,在阿拉伯语中,“زيدان”(Zaydān)可以指代异端。
“异端”一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性,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社会对不同观点的态度,也揭示了创新和变革的可能性。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冲突和现代社会的多样性。
1.
【异】
(会意。“異”,甲骨文字形,象个有手、脚、头的人形。从廾(gǒng)从畀(bì)。畀,予也。本义:奇特;奇异;奇怪)。
同本义。
【引证】
《玉篇》-异,怪也。 、 《广韵》-异,奇也。 、 《列子·杨朱》-何以异哉。 、 左思《魏都赋》-异乎交益之士。 、 《战国策·赵策》-妇人异甚。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产异蛇。 、 唐·柳宗元《三戒》-觉无异能。 、 宋·王安石《伤仲永》-父异焉。
【组词】
异疾、 异形
2.
【端】
(形声。从立,耑(duān)声。本义:站得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立容直也。”-端,直也。 、 《广雅·释诂一》-端,正也。 、 《礼记·祭义》-以端其位。 、 《礼记·王藻》-端行颐霤如矢。 、 《礼记·曲礼》-振书端书于君前。
【组词】
端行、 端拱、 端伟、 端端、 端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