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51: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51:05
词汇“畜我不卒”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古代文献,但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可能在一些特定的文学作品或历史文献中出现。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畜我不卒”字面意思是“养育我但不让我终老”,比喻父母或他人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但最终自己未能回报或未能尽孝。这个成语表达了一种未能完成对养育者回报的遗憾和愧疚。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表达对父母或恩人的深深感激和未能回报的遗憾。在口语中,由于其较为文雅和生僻,不太可能被广泛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可能会在讨论古代孝道或家庭伦理时提及。
“畜我不卒”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可能在古代文献中有其出处,但由于其使用频率较低,具体的来源和演变过程不太明确。
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伦理观念,这个成语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以及对未能尽孝的深深遗憾。
这个成语带有一种深深的哀伤和愧疚感,让人联想到未能回报恩情的遗憾和痛苦。
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特定的文学创作或表达对父母恩情的场合,可能会用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父母恩深似海,我心常怀‘畜我不卒’之愧。”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一幅画面:一位老人孤独地坐在老屋前,回忆着未能回报的恩情,背景音乐可能是悲伤的二胡曲调。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情感可以用“未能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来表达,但没有一个特定的成语与之对应。
“畜我不卒”这个成语虽然不常见,但它深刻地表达了未能回报养育之恩的遗憾和愧疚,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孝道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传统文化和伦理观念。
1.
【畜】
饲养。
【引证】
《礼记·曲礼》-畜鸟者则勿佛也。 、 《楚辞·大招》-畜鸾皇只。 、 《徐霞客游记》-则架竹为巢,下畜牛羊豕。
【组词】
畜置
养育。
【引证】
《左传·哀公二十六年》-天下谁畜之。 、 《孟子·梁惠王上》-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 、 、 《诗·小雅·我行其野》-尔不畜我,复我邦家。
【组词】
畜爱
2.
【我】
(会意。从戈,从戈。“我”表示兵器。甲骨文字形象兵器形。本义:兵器。基本义:第一人称代词)。
自称;自己。
【引证】
《说文》-我,施身自谓也。 、 《易·观卦》-观我生。 、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3.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4.
【卒】
(指事。小篆字形,在“衣”上加一点标记,表示穿这种衣服的人。本义:古代供隶役穿的一种衣服。衣上著有标记,以区别于常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卒,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