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0:2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0:22:38
词汇“枭音”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
“枭音”字面意思是指猫头鹰的叫声。在古代文学中,“枭”常指猫头鹰,因其叫声凄厉,常被认为是凶兆的象征。因此,“枭音”可以引申为不祥或令人不安的声音。
在文学作品中,“枭音”常用来营造一种阴森、不祥的氛围。例如,在描述夜晚或荒凉之地时,可能会提到“枭音”来增强场景的恐怖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使用,因为它带有较强的文学色彩和象征意义。
“枭”字源自古代对猫头鹰的称呼,因其叫声和形象常与不祥联系在一起,所以在文学中被赋予了特定的象征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枭音”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局限于文学领域。
在**传统文化中,猫头鹰被视为不祥之鸟,其叫声常被认为是死亡或灾难的预兆。因此,“枭音”在文学和民间传说中常被用来象征不祥或灾难。
提到“枭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夜晚、孤独、恐惧和不安。这种词汇往往能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恐惧感,尤其是在描述黑暗、荒凉的场景时。
由于“枭音”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然而,在阅读或创作文学作品时,了解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氛围。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枭音”来营造一种神秘而又不安的氛围:
夜幕低垂,星辰黯淡,
枭音划破寂静的夜空,
古老的森林中,回荡着不祥的预兆,
每一声枭音,都是命运的低语。
想象一幅画面:在一个月光朦胧的夜晚,一只猫头鹰站在枯枝上,发出凄厉的叫声。这种场景可以与“枭音”这个词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增强词汇的象征意义。
在不同文化中,猫头鹰的象征意义各不相同。在西方文化中,猫头鹰有时被视为智慧的象征,而在**文化中则多为不祥之兆。因此,“枭音”这个词汇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需要特别解释其文化背景。
“枭音”作为一个带有强烈象征意义的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文学创作和特定语境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了解其字面意义、语境用法和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对于提升语言的深度和丰富性具有重要意义。
1.
【枭】
(会意。从鸟,头在木上。本义:指一种恶鸟,捕捉后悬头树上以示众)。
猫头鹰。
【引证】
《说文》-枭,不孝鸟也。日至捕枭磔之,从枭头在木上。 、 《汉书·郊祀志》。注:“孟康曰,枭鸟食母,破镜兽食父,黄帝欲绝其类,使百吏祠皆用之。如淳曰,汉五月五日作枭羹以赐百官。”-用一枭破镜。 、 《诗·大雅·瞻卬》-为枭为鸱。 、 《汉书·司马相如传》-射游枭。 、 《汉书·郊祀志》-鸱枭群翔。 、 唐·白居易《凶宅》诗-枭鸣松桂枝。
【组词】
枭奴、 枭獍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