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2:43
东魏:东魏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存在于公元534年至550年,是北朝时期的一部分。东魏由北魏分裂而来,其政权中心位于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由高欢及其家族控制。东魏虽然名义上是北魏的延续,但实际上是一个由军事贵族主导的政权。
在历史学术语境中,“东魏”通常指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和政权。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东魏”来描绘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政治斗争或人物命运。在口语中,除非是历史爱好者或学者,普通人可能较少直接使用这个词汇。
同义词:北齐(东魏的后继政权) 反义词:南朝(与北朝相对,包括宋、齐、梁、陈等朝代)
“东魏”一词来源于其地理位置相对于北魏的都城洛阳而言,位于东方。随着历史的演变,东魏被北齐所取代,但其文化和政治遗产对后世仍有影响。
东魏时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这一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文化发展对后来的北齐和隋唐都有重要影响。东魏的文化艺术,如书法、绘画和雕塑,都有独特的风格。
提到“东魏”,可能会联想到那个时代的战乱和政治斗争,以及那些在动荡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普通百姓。这种联想可能会带来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的同情。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参与过历史研究或相关文化活动,可能会涉及到对东魏时期的研究或讨论。例如,参观历史博物馆时,可能会看到东魏时期的文物展览。
在创作历史小说或剧本时,可以将“东魏”作为一个背景设定,通过虚构的故事来展现那个时代的特色和人物的命运。
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或听取相关的历史讲座,可以获得关于东魏的视觉和听觉联想。例如,纪录片中可能会展示东魏时期的文物、建筑遗址和艺术作品。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指代东魏这一历史时期,但其具体用法和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日语中可能会有专门的历史术语来描述这一时期。
“东魏”作为一个历史词汇,对于理解北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学历史和进行文化研究时,掌握这一词汇及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对“东魏”的学,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1.
【东】
(会意。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东,动也。 、 《白虎通·五行》-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 、 《淮南子·天文训》。按:“日所出也。从日在木中,会意。”-东方木也。 、 《广雅·释天》-东君,日也。 、 《易·既济》。虞注:“震为东。”-东邻。 、 《白虎通·情性》-东方者,阳也。 、 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组词】
关东;旭日东升;东夏、 东朝、 东极、 东君、 东坦、 东裔、 东村女、 东方作、 东记
2.
【魏】
阙宫门的台观。
【引证】
《周礼·太宰》-乃县治象之法于象魏。 、 《淮南子·本经》-魏阙之高。 、 汉·班固《典引》-是以来仪集羽族于观魏。
【组词】
象魏、 魏观
古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