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14: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14:28
“不足为凭”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不足以作为依据或证据”。它用来形容某些事物或言论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或理由,不能被当作可靠的依据来接受或采纳。
“不足为凭”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明确,直接来源于对事物可靠性的判断。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经典文献中就有类似的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实事求是”和“证据确凿”,因此“不足为凭”这个成语反映了这种重视事实和证据的文化倾向。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强调逻辑和证据的场合。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严谨和理性的感觉,它提醒人们在做出判断时要基于充分的证据,避免轻信和盲从。在个人表达中,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用这个成语来反驳一些没有根据的谣言或不实的言论,强调事实和证据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流言蜚语不足为凭,真金不怕火炼。”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在辩论中,手持空白的纸张,象征着“不足为凭”的言论,而另一方则展示着装满证据的文件夹。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not based on solid evidence”或“without substantial proo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证据的重要性。
“不足为凭”这个成语在强调证据和事实的重要性方面非常有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广泛应用,也在专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了解和使用这个成语,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说服力。
诗板是明白已验之迹,便可为据;开具乃委曲苟免之词,不足为凭。
纵说这话~,前番我在德州作那个梦,梦见那匹马,及至梦中遇着了他,那匹马就不见了。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凭】
(会意。从几,从任。几,矮而小的桌子。任,凭借。本义:倚靠)。
同本义。
【引证】
《小尔雅》-恁,依也。 、 《三国演义》-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或凭几学书。 、 李煜《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组词】
凭几、 凭肩、 凭脉
1. 【不足】 不充足,不够; 不可,不能; 不值得,不必; 不难; 犹不尽; 犹不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