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9:47: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9:47:09
词汇“役手”在日语中是一个复合词,由“役”(やく,意为角色、职责)和“手”(て,意为手、人)组成。基本定义上,“役手”指的是在戏剧、电影或其他表演艺术中扮演特定角色的演员,或者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指担任特定职责或任务的人。
“役手”一词源自日语,其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在历史上变化不大,主要用于描述戏剧和电影中的角色分配,后来扩展到更广泛的职责和任务的描述。
在日本文化中,戏剧和电影有着悠久的历史,因此“役手”一词在这些领域中尤为重要。它不仅指代演员,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角色和职责的重视。
“役手”一词可能让人联想到专业、责任和表演艺术的美感。它可能激发对戏剧和电影的热爱,以及对演员工作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用“役手”来形容某人在团队中的关键角色,强调其重要性和责任。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役手”来比喻人生中的不同角色和经历,如“人生の舞台で、私たちはそれぞれの役手を演じる。”(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结合戏剧表演的图片或视频,可以更好地理解“役手”的含义,通过观看演员的表演,感受他们如何诠释角色。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ole”或“part”,但“役手”更强调了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役手”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词汇,它不仅指代戏剧和电影中的角色,也反映了日本社会对角色和职责的重视。在学习日语和理解日本文化时,了解和掌握这个词汇是非常重要的。
1.
【役】
(古文作伇。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人持殳(shū)击人。本义:服兵役,戍守边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役,戍边也。执殳巡行也。 、 《周礼·遂人》-若起野役。 、 《周礼·小宰》-听政役以比居州长。 、 《周礼·师田》-行役之事。 、 《诗·王风》。郑玄笺:“行役多危难,我诚思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 《国语》-弃政而役,非其任也。
【组词】
役夫、 役民、 役卒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