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4:10
定律的字面意思和基本含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经过大量实验和观察验证的,描述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中普遍规律的陈述。定律通常具有普遍性、必然性和可重复性,是科学理论的基础。
“定律”一词源自拉丁语“lex”,意为法律。在科学领域,它从法律的概念中演变而来,强调其不可违背的特性。随着科学的发展,“定律”逐渐成为描述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普遍规律的术语。
在科学文化中,“定律”是知识的象征,代表人类对自然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在社会文化中,人们可能会用“定律”来描述社会行为或心理现象的普遍规律,如“帕累托定律”(80/20法则)。
“定律”一词给人以稳定、可靠和必然的印象。它让人联想到秩序和规律,同时也可能引发对不可变性的敬畏或恐惧。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定律”来解释一些普遍现象,如交通拥堵的“高峰定律”,或者在规划时间时考虑“帕金森定律”(工作会膨胀到填满可用时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写道:“时间的定律无情地流逝,/ 岁月的痕迹刻在每一片叶子上。”
视觉上,“定律”可能让人联想到实验室中严谨的实验装置和精确的数据图表。听觉上,它可能与科学讲座中冷静、理性的声音相联系。
在不同语言中,“定律”的对应词汇如英语的“law”、德语的“Gesetz”等,都保留了其科学和法律的双重含义。
“定律”是科学探索和社会理解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帮助我们解释世界,还指导我们预测和控制自然和社会现象。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定律”的概念,可以增强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律】
(形声。从彳(chì),聿(yù)声。本义:法律;法令)。
同本义 (多指具体的规则、条文)。
【引证】
《说文》-律,均布也。 、 《易师》-出以律。 、 《尔雅·释诂》-律,法也。 、 《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令萧何次律令。 、 《商君书·战法》-兵大律在谨,论敌察众,则胜负可知也。 、 清·方苞《狱中杂记》-以律非故杀。
【组词】
律则、 律贯、 律科、 律度、 律纪、 律贯、 律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