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1:46
国务:指国家的重要事务,特别是与国家行政管理、外交政策、法律制定等相关的活动。这个词汇通常与国家层面的决策和管理紧密相关。
“国务”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国家的重要事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与国家行政管理相关的活动。
在**文化中,“国务”通常与国家领导人和政府机构紧密相关,强调国家层面的决策和管理。在社会背景中,“国务”也常被用来指代国家的重要政策和法律。
“国务”一词通常带有一种庄重、严肃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直接使用“国务”这个词汇,但在关注国家新闻和政治动态时,会经常接触到与“国务”相关的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将“国务”融入到对国家发展的赞美中:
国务繁忙,决策英明, 国家繁荣,人民安康。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国家领导人在国务会议上严肃讨论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庄重的交响乐来增强“国务”一词的严肃感。
在英语中,“国务”可以对应为“state affairs”或“national affairs”,在不同文化中,其使用情况和含义基本一致。
“国务”是一个与国家行政管理紧密相关的词汇,具有庄重、严肃的情感色彩。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国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国家层面的决策和管理活动。
1.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
2.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