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1:39
“干法”这个词汇在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一种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强调直接、实际、不拖泥带水的做法。它与“湿法”相对,后者可能指的是更加细致、需要更多步骤或时间的方法。
在文学中,“干法”可能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物果断、不犹豫的性格特点。在口语中,它常常用来赞扬某人的行动力强,或者批评某人过于直接、缺乏考虑。在专业领域,如化学或工程学中,“干法”和“湿法”分别指代不同的处理技术。
同义词:直接法、实际法、果断法 反义词:湿法、间接法、犹豫法
“干法”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干”和“法”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干”有做事、行动的意思,而“法”则指方法或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干法”逐渐被用来形容一种直接、实际的做事方式。
在**文化中,“干法”常常与务实、效率高的价值观相联系。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种直接、高效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受到推崇。
“干法”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积极、果断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能够迅速解决问题、不拖泥带水的人。
在我的工作中,我经常需要采用干法来处理紧急情况,这种直接、高效的方法帮助我节省了大量时间。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干法”:
在风雨中,我选择干法,
不犹豫,不回头,
每一步都坚实,
每一刻都珍贵。
想象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场景,人们忙碌而有序地处理各种任务,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干法”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是快速而有节奏的键盘敲击声,或者是会议中果断的决策声音。
在英语中,“干法”可能对应的是“direct approach”或“practical method”,这些词汇在西方文化中同样强调直接和实际。
通过对“干法”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意义。这个词汇不仅在专业领域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和理解果断、高效的行为方式。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法】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同基本义。
【引证】
《说文》-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 、 《易·蒙》-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 《书·吕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 《盐铁论·诏圣》-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 、 《管子·心术》-杀戮禁诛谓之法。 、 《大戴礼记》-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 、 《史记·陈涉世家》-失期,法当斩。 、 《吕氏春秋·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