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1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10:17
干河 的字面意思是指一条没有水流动的河流,通常是因为季节性干旱、水源枯竭或其他自然原因导致河水断流。基本含义是指河流在特定时间内或特定条件下失去水流状态。
干河 这个词源于汉语,由“干”和“河”两个字组成。“干”字有干燥、枯竭的含义,“河”字指河流。在古代文献中,干河一词常用来描述因干旱而断流的河流。
在**文化中,干河常常与干旱、荒凉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自然环境的恶劣和人类生存的挑战。在社会背景中,干河也可能引发对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讨论。
干河 这个词可能引发人们对荒凉、孤独和无助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沙漠、荒野和失去生机的景象,影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和表达。
在个人经历中,干河可能与旅行中的荒凉景象相关,或者在讨论气候变化和水资源问题时被提及。例如,在讨论家乡的河流因干旱而断流时,干河一词具有特殊的情感意义。
在诗歌中,干河可以被用来创造荒凉、寂静的氛围:
沙漠中的干河,
风沙掩埋了往昔的繁华,
唯有星辰,
见证了时间的流逝。
干河 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沙漠中的干涸河床、风沙覆盖的石头和枯死的植物。听觉联想可能是风沙的呼啸声和寂静的荒野。
在不同语言中,描述干河的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基本含义相似。例如,英语中的“dry riverbed”或“arid river”也指干涸的河流。
干河 这个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实际应用。它不仅描述了自然现象,还反映了人类对环境的感知和情感反应。通过对干河的学和分析,可以加深对自然环境和社会问题的理解。
1.
【干】
(形声。从木,倝(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榦,筑墙端木也。 、 《左传·宣公十一年》-平板榦,称畚筑。 、 《三国志·陆凯传》-姚信、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
【组词】
榦楨
2.
【河】
(形声。从水,可声。本义:黄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河,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仑山,发原注海。 、 《书·禹贡》-导河积石。 、 《列子·汤问》-河阳之北。 、 《吕氏春秋·慎行论》-三豕涉河。
【组词】
河堧、 河湟、 河朔、 河洛、 河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