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21:13
词汇“梁崩哲萎”是一个较为生僻且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成语,它并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梁崩哲萎”字面意思是指支撑房屋的大梁崩塌,智慧的哲人也因此萎靡不振。这个成语比喻国家或社会失去重要的支撑力量,导致智慧和精神层面的衰退。
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很少出现,更多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的文化讨论中。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哲学等领域,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时代或社会的衰落。
“梁崩哲萎”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它可能是由“梁崩”和“哲萎”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以形容国家或社会的衰败。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可能受到了古代建筑和哲学思想的影响。
在**传统文化中,梁是建筑中的重要支撑,哲人则是社会的智慧之源。因此,“梁崩哲萎”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物质和精神双重支撑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重和悲哀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一个时代的结束和智慧的消逝。
由于这个成语较为生僻,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机会使用。但在特定的学术讨论或历史研究中,可能会用到这个成语来描述某个时期的衰败。
在创作中,可以将“梁崩哲萎”用于描述一个时代的终结,如在历史小说中描绘一个王朝的衰落。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哲人在一旁叹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悲壮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衰败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描述社会或文化的衰落来实现。
“梁崩哲萎”这个成语虽然不常用,但它蕴含了深刻的文化和历史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成语有助于丰富词汇量和理解**传统文化。
1.
【梁】
(会意。从木,从水,刅(chuāng)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梁,水桥也。 、 《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梁丽可以冲城。 、 《左传·庄公四年》-除道梁溠。 、 《礼记·月令》-谨关梁。 、 《孟子》-十一月舆梁成。 、 《国语·周语》-十月成梁。 、 《国语·晋语》-津梁之上。 、 《诗·大雅·大明》-造桥为梁,不显其光。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 、 《庄子》-泽无舟梁。
【组词】
河梁、 津梁、 桥梁、 梁缘、 梁头、 梁津、 梁栈
2.
【崩】
(形声。从山,朋声。本义:山倒塌)。
同本义。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
【组词】
山崩地裂
3.
【哲】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哲,知也。 、 《尔雅》-哲,智也。 、 《诗·大雅·下武》-世有哲王。 、 《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诚。 、 《书·伊训》-敷求哲人。 、 《汉书·叙传》-或悊或谋。 、 《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
【组词】
哲士、 哲子、 哲艾、 哲母、 哲匠、 哲明、 哲夫、 哲思、 哲妇、 哲圣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引证】
《书·大诰》-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
【组词】
先哲;哲人其萎
4.
【萎】
(形声。从艸,委声。本义:枯槁、凋谢)。
同本义。
【引证】
《广韵》-萎,蔫也。 、 《集韵》-萎,草木枯死。 、 《楚辞·离骚》-虽萎绝其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 《一切经音义》九引声类-萎,草木菸也。 、 《诗·小雅·谷风》-无木不萎。
【组词】
萎绝、 萎枯、 萎败、 萎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