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9 23:57: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9 23:57:40
词汇“宪纲”在中文语境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有限的资料中提取信息。以下是对“宪纲”一词的分析:
“宪纲”一词由两个字组成:“宪”通常指宪法或宪章,是国家或组织的根本法;“纲”则指纲领或纲要,是指导原则或基本框架。结合起来,“宪纲”可以理解为宪法的纲领或基本原则。
由于“宪纲”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学或政治学中,可能会提及“宪纲”来指代宪法的核心内容或基本原则。
“宪纲”一词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宪”和“纲”两个字组成,没有复杂的演变历史。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但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宪纲”可能被用来强调宪法的重要性和权威性。例如,在讨论国家治理或法律体系时,可能会提到“宪纲”来指代国家的根本法律原则。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宪纲”可能带有一种正式、权威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国家治理的基础。
由于“宪纲”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或遇到这个词汇。它更多出现在学术讨论或专业文献中。
在创作中,可以将“宪纲”融入到关于法律、政治或社会制度的讨论中,例如在撰写一篇关于法治国家的论文时,可以提及“宪纲”的重要性。
由于“宪纲”是一个抽象概念,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在视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庄严的法庭或法律文书;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宣读法律条文的声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表达“宪纲”的概念,例如英文中的“constitutional framework”或“constitutional principles”。
“宪纲”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主要用于指代宪法的纲领或基本原则。它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法律和政治学领域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深化对法律体系和宪法原则的理解。
1.
【宪】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宪,敏也。 、 《周书·谥法》-博闻多能曰宪。
2.
【纲】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冈声。本义:提网的总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纲,维紘绳也。 、 《书·盘庚》-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 《诗·大雅·棫朴》。笺:“张之为纲,理之为纪。”-纲纪四方。 、 《诗·大雅·卷阿》-四方之纲。 、 《书·序》-举其宏纲。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纪纲之仆。 、 《韩非记·外储说右下》-善张网者引其纲,不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则鱼已囊矣。
【组词】
纲挈目张、 纲提领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