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1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4:27
“放鹰”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训练好的鹰被放出去捕猎。在古代,放鹰是一种贵族和猎人的活动,用于狩猎鸟类或其他小型动物。
在文学中,“放鹰”可能被用来比喻某种形式的释放或自由,尤其是在描述人物从束缚中解脱出来的情境。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狩猎或动物训练的特定圈子中。在专业领域,如动物学或狩猎学,放鹰可能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训练和使用鹰进行狩猎的技术。
同义词:放飞、释放、自由 反义词:束缚、囚禁、限制
“放鹰”这个词汇源于古代狩猎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意义逐渐扩展到比喻意义上的“释放”或“自由”。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的使用范围相对狭窄,主要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使用。
在中国古代,放鹰是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通常与贵族和文人的生活方式相关联。这种活动不仅是一种狩猎方式,也是一种社交和展示身份的手段。
“放鹰”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自由、野性和古老的传统。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自然和古代生活方式的向往,同时也可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力量和控制的象征。
在现代生活中,“放鹰”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是在讨论历史、文化或特定的爱好群体中。例如,在参加一个关于传统狩猎技艺的讲座时,可能会听到这个词汇的使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放鹰的少年,我的心在蓝天中翱翔。”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鹰在广阔的天空中翱翔,背景是连绵的山脉和蓝天。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自然声音,如风声、鸟鸣,来增强这种自由和野性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使用鹰进行狩猎的传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中东和北非的一些地区,使用鹰进行狩猎仍然是一种流行的活动。
“放鹰”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广泛,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了解这个词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的生活方式,也可以在比喻和象征的层面上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鹰】
(形声。从鸟。本义:鹰属的各种鸟) 同本义 许多白天活动的隼形目(Falconiformes)隼亚目(Falcones)猛禽,是鹰科(Accipitridae)部分种类鸟的通称,一般指鹰属各种鸟。
【引证】
唐·白居易《放鹰》-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组词】
鹰鸷、 鹰人、 鹰师、 鹰架、 鹰拿燕雀、 鹰觑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