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10: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10:04
放饷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发放军饷,即军队中发放给士兵的薪水或津贴。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它可以指任何组织或机构发放给成员的报酬或补贴。
放饷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放”意味着发放,“饷”指的是军队的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报酬发放。
在**历史上,放饷一直是维持军队稳定和士气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也常用于企业管理中,指代员工的薪水发放。
放饷 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期待和满足的情感,因为它涉及到报酬的发放,对个人来说是一种经济上的保障和激励。
在个人经历中,放饷可能与每个月期待薪水的发放有关,或者在企业管理中,确保员工按时收到报酬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放饷比喻为春天的雨水,滋润着大地,象征着生活的滋养和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士兵在军营中排队领取薪水的场景,或者在音乐中,可以创作一首节奏明快的曲子,象征着薪水发放的喜悦。
在不同语言中,放饷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核心含义都是指报酬的发放。例如,英语中的“payroll”或“salary distribution”。
放饷 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它不仅是一个专业术语,也是一个充满情感和联想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其深层含义和用法对于准确传达信息至关重要。
1.
【放】
(形声。从攴(pū),方声。本义:驱逐,流放)。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放,逐也。 、 《楚辞·悲回风》-见伯夷之放迹。 、 刘向《列女传》-卿大夫外淫者放。 、 《虞书》-放驩兜于崇山。 、 《周礼·大司马》-放弑其君则残之。 、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放其大夫。 、 《战国策·齐策》-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
2.
【饷】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餉,饟也。 、 《广韵》-餉,餉馈。 、 《说文》-饟,周人谓餉曰饟。 、 《尔雅》-饟,馈也。 、 《汉书·食货志下》-种饟粮食。 、 《汉书·严助传》-輓车奉饟者。 、 《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为雇耕佣,凭种餉。 、 前蜀·韦庄《纪村事》-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
【组词】
饷田、 饷人、 饷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