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3:52: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52:56
器物:指人类制造或使用的各种工具、物品,通常用于日常生活或特定工作。它涵盖了从简单的日常用品如碗、筷子,到复杂的机械设备如电脑、汽车等。
器物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指的是祭祀用的器具,后来逐渐扩展到指代所有人类制造和使用的物品。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中就有关于器物的详细记载。
在文化中,器物不仅是实用品,也常常承载着文化和审美的价值。例如,的陶瓷器物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也是艺术品和收藏品。
器物常常让人联想到实用性、功能性和创造性。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
在日常生活中,器物无处不在,从厨房的锅碗瓢盆到办公室的电脑和文具,都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诗歌中,器物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器物可以让人联想到各种具体的形象,如陶瓷的温润、金属的冷硬,以及使用器物时的各种声音,如瓷器碰撞的清脆声。
在不同文化中,器物的意义和用途各不相同。例如,日本的茶道中,茶具不仅是器物,也是艺术和精神的体现。
器物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满足我们的物质需求,也反映了我们的文化和审美。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器物这一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社会和文化。
1.
【器】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器,皿也。 、 《老子》-天下神器。 、 《易·系辞》-形乃谓之器。 、 《周书·宝典》-物周为器。 、 《周礼·大行人》-其贡器物。 、 《韩非子·显学》-夫冰炭不同器而久。 、 《韩非子·十过》-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 、 《墨子·公输》-守圉之器。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盆器倾侧。 、 清·周容《芋老人传》-尽一器。 、
2.
【物】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 、 《礼记·乐记》-物以群分。 、 《淮南子·天文》-四时之散精为物。 、 《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 、 《周礼·太宰》-九曰物贡。
【组词】
物品、 物母、 物曲、 物如、 物序、 物祖、 物际、 物恺、 物灵、 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