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4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44:44
“昏霭”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昏”和“霭”两个字组成。其中,“昏”通常指天色暗淡或模糊不清,而“霭”则指云气或雾气。结合起来,“昏霭”形容的是天色昏暗,云雾缭绕的景象,常用来描绘朦胧、模糊或阴沉的氛围。
文学语境: 在文学作品中,“昏霭”常用来营造一种神秘、忧郁或沉重的氛围。例如,在描述一个古老城堡或荒凉山谷时,作家可能会使用“昏霭”来增强场景的阴森感。
口语语境: 在日常口语中,“昏霭”可能不常被使用,但如果提及天气或自然景观时,人们可能会用它来形容阴沉的天气或模糊的视野。
专业领域: 在气象学或摄影领域,“昏霭”可能被用来描述特定的天气现象或光线条件,如雾霾或朦胧的光线。
同义词: 朦胧、模糊、阴霾、雾霭
反义词: 清晰、明朗、晴朗、透彻
“昏霭”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字面意思和现代用法基本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的使用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描绘自然景观和氛围时。
在**传统文化中,“昏霭”常与山水画和诗词中的意境相联系,用来表达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怀或对自然美的感悟。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污染问题,“昏霭”有时也与雾霾等环境问题相关联。
“昏霭”给人一种朦胧、神秘和忧郁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传说、神秘的遗迹或深邃的自然景观。这种词汇的使用可以激发人们对未知和神秘的好奇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一次登山旅行中遇到过昏霭的天气,那时的山景被云雾笼罩,给人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神秘的世界。
诗歌: 昏霭笼罩山川间, 古道幽深梦难辨。 云雾缭绕心自远, 尘世纷扰皆不见。
视觉联想: 想象一幅山水画,画面中群山被云雾环绕,天色昏暗,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听觉联想: 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雨声或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这些声音与昏霭的氛围相得益彰。
在英语中,“昏霭”可以对应为“misty haze”或“foggy gloom”,这些词汇同样用来描述朦胧和阴沉的天气或景观。不同文化中,对于这种自然现象的描述和感受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视觉和情感体验是相似的。
“昏霭”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内涵,它不仅描绘了一种自然现象,还承载了文化和情感的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通过对“昏霭”的深入学,我更加欣赏汉语词汇的细腻和多样性,也更加意识到词汇在表达情感和构建意境中的重要作用。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霭】
(形声。从雨,谒声。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文选·陆机·挽歌诗三首》-倾云结流霭。 、 柳永《雨霖铃》-暮霭沉沉楚天阔。 、 陶潜《时运》-山涤余霭,宇暧微霄。
【组词】
暮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