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1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10:09
“昏顽”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昏”和“顽”。字面意思上,“昏”指的是昏暗、模糊或不清醒的状态,而“顽”则意味着固执、不易改变或难以教化。因此,“昏顽”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头脑不清醒,同时又非常固执,不易接受新观点或改变自己的行为。
在文学作品中,“昏顽”常用来形容那些思想保守、顽固不化的人物,如《红楼梦》中的贾母在某些情境下被描述为“昏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来批评某人的顽固态度,尤其是在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或拒绝改变错误行为时。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教育学,可能会用“昏顽”来形容某些难以教育或改变的行为模式。
同义词中,“顽固”和“固执”更强调坚持己见,而“执拗”和“死板”则更多指行为上的不易变通。反义词则强调了开放和适应性。
“昏顽”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昏”和“顽”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没有特别复杂的词源故事。在古代文献中,如《左传》等,已有使用“昏”和“顽”的记录,但“昏顽”作为一个复合词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是在近现代文学作品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昏顽”常与老年人的保守观念联系在一起,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的某种刻板印象。同时,这个词也反映了社会对变革和创新的期待与对保守势力的批判。
“昏顽”这个词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顽固不化、难以沟通的形象。它可能引发对那些不愿改变、阻碍进步的人或行为的反感。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坚持错误观点或行为的人,可能会用“昏顽”来形容他们的态度,以此表达不满和希望他们能够改变的愿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梭,昏顽不改,心似古井,波澜不惊。”
视觉上,“昏顽”可能让人联想到昏暗的房间中一个固执的老人形象。听觉上,可能联想到沉闷、不愿改变的对话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ubborn”或“inflexible”,但这些词没有“昏”所带有的模糊不清的含义。
“昏顽”是一个具有强烈负面色彩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人的固执性格,还暗示了这种性格可能导致的负面后果。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传达情感和态度。
1.
【昏】
(会意。从日,从氐(dǐ)省。“氐”是下的意思。合起来表示日已下沉。本义:黄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昏,日冥也。 、 《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 《诗·陈风·东门之杨》-昏以为期。 、 《楚辞·思美人》-与曛黄以为期。 、 吴均《与朱元思书》-在昼犹昏。 、 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昏晨之往来。 、 清·袁枚《祭妹文》-风雨晨昏。
【组词】
昏旦、 昏晚、 昏黄
引申为昏暗;无光。
【引证】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天漠漠向昏黑。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过午已昏。
【组词】
昏邓、 昏邓邓、 昏曚、 昏昏
2.
【顽】
(形声。从页(xié),元声。从页。本义:难劈开的囫囵木头)。
同本义。
【引证】
唐·元稹《画松》-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