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3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30:09
受賕(shòu qiú)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接受贿赂。其中,“受”表示接受,“賕”(简化为“赇”)指的是贿赂。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描述个人或官员接受他人财物以换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受賕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
同义词:
反义词:
受賕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賕”字在古代文献中已有记载,如《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以财物求事曰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更常用“受贿”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在传统文化中,官员的廉洁被视为重要的道德标准。因此,受賕这一行为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严重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在现代社会,反腐败成为政府的重要议题,受賕**这一词汇在法律和政治讨论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受賕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腐败、不公和道德败坏。它提醒人们关注权力滥用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廉洁和正义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受賕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新闻报道、法律讨论或教育环境中,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例如,在讨论反腐败政策或法律案件时,这个词会被频繁提及。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官场深似海,受賕者难逃。
清风拂面来,廉洁心中留。
受賕这个词可能让人联想到法庭审判、手铐、监狱等视觉形象,以及警笛声、审判宣判等听觉形象。这些联想都与法律和正义紧密相关。
在英语中,受賕可以对应为“accept bribes”。不同文化中对贿赂的态度和处理方式有所不同,但这个词在所有文化中都带有负面含义。
受賕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在现代口语中不太常用,但在法律和政治讨论中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提醒人们关注腐败问题,追求廉洁和正义。在学*语言和表达时,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深入理解文化和法律至关重要。
1.
【受】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受,相付也。 、 《周礼·天官·司书》-受其币。 、 《仪礼·特牲馈食礼》-主妇拜受爵。 、 《周礼·司干》。注:“取藏之。”-则受之。 、 《仪礼·丧服》。注:“犹承也。”-受以小功衰。 、 《国语·楚语》。注:“承也。”-颛顼受之。 、 《管子·海南》-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 、 《后汉书·列女传》-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 《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组词】
受茶、 受宫厅、 受法、 受事、 受册、 受祉、 受胙
2.
【赇】
行贿。
【引证】
《说文》-赇,以财物枉法相谢也。从贝,求声。 、 《韩非子·八法》-尊私行以贰主威,行赇纳以疑法。
【组词】
赇纹、 赇赂、 赇吏、 赇託、 赇纳
受贿。
【引证】
《齐东野语》-官暗而吏赇,故冤不得直也。 、 《杂说》-墨吏以赇亡,战士以勇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