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4: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4:51
“孝妇”一词的字面意思是指孝顺的妇女,特指对公婆孝顺的媳妇。在**传统文化中,孝道是核心价值观之一,而“孝妇”则是这一价值观在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在文学作品中,“孝妇”常常被用来塑造正面形象,强调女性的美德和家庭责任感。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更多地用于赞扬或描述一个妇女对家庭的忠诚和孝顺。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人类学,研究者可能会探讨“孝妇”这一概念在不同社会结构和文化背景下的意义和实践。
同义词“贤妇”强调的是妇女的贤惠和品德,而“孝女”和“孝媳”则分别指孝顺的女儿和媳妇。反义词“不孝妇”和“逆妇”则指不孝顺或行为叛逆的妇女。
“孝妇”一词源自**古代的孝道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在封建社会,孝妇的形象被高度理想化,而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更多地被用来讨论性别角色和家庭责任。
在**传统文化中,孝妇是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家庭结构的变迁,孝妇的角色和意义也在不断演变。
提到“孝妇”,人们可能会联想到温馨的家庭场景,感受到传统美德的力量。这个词也可能引发对传统与现代价值观冲突的思考。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邻居,她对公婆的孝顺和照顾让人印象深刻,她就是我心目中的孝妇典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孝妇”:
春风拂面,孝妇手中线,
织就家中温暖,岁月静好。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妇女在厨房忙碌,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她的公婆坐在客厅,享受着她的照顾。这样的场景可能伴随着家庭和谐的音乐,营造出温馨的氛围。
在其他文化中,如日本,也有类似的价值观,如“孝行”(こうこ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然而,不同文化对孝顺的具体要求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通过对“孝妇”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演变。这个词不仅体现了家庭关系中的美德,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1.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2.
【妇】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帚”,右边是“女”。从女持帚,表示洒扫。本义:已婚的女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婦,服也。从女,持帚,洒埽也。会意。谓服事人者。 、 《广雅》-女子谓之妇人。 、 《仪礼·士丧礼》。注:“妻妾子姓也。”-妇人侠床。 、 《礼记·曲礼》-士曰妇人,庶人曰妻。 、 唐·杜甫《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组词】
少妇;孕妇;媳妇;妇驵、 妇政、 妇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