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3: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3:44
孝子贤孙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孝顺的子女和有德行的后代。这个词汇强调了对长辈的尊敬和孝顺,以及对家族美德的传承。
在文学作品中,孝子贤孙 常用来赞扬那些尊敬长辈、恪守家族传统的角色。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教育年轻人要孝顺父母和祖父母。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伦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讨论家庭关系和社会价值观。
同义词:孝子慈孙、孝顺子孙 反义词:不孝子孙、逆子
孝子贤孙 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强调孝道和家族美德的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其重要性和实践方式可能有所变化。
在文化中,孝子贤孙**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儒家思想中的孝道紧密相关。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反映了家庭关系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积极的情感反应,联想到家庭和谐、尊敬长辈的美好画面。它鼓励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实践孝道。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一位朋友如何尽心尽力照顾生病的父母,他的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孝子贤孙的真正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孝子贤孙,美德传承,
家族之光,社会之荣。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家庭聚会的画面,长辈坐在中央,子女和孙辈围绕在旁,展现出温馨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价值观可能通过“family values”或“respect for elders”来表达,虽然具体的文化内涵和实践方式有所不同。
孝子贤孙 这个词汇在*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评价,也是对社会价值观的体现。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好地融入和理解**文化。
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我死后别无遗言,惟属后世子孙,千万莫把绿林习气改了,那才是~哩。
1.
【孝】
(形声。从老省,从子。本义:尽心奉养和服从父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孝,善事父母者。 、 《墨子经》-孝利亲也。 、 《贾子道术》-子爱利亲谓之孝。 、 《周书·谥法》-慈惠爱亲为孝。协时肇享为孝、五宗安之曰孝,秉德不回曰孝。 、 《礼记·祭义》-众之本教曰孝。 、 《孝经》-夫孝,德之本也。又,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 《国语·周语》-孝,文之本也。 、 《左传·文公二年》-孝,礼之始也。 、 《周礼·大司乐》-中和祗庸孝友。 、 《诗·鲁颂·泮水》-靡有不孝,自求伊祜。 、 《孟子·梁惠王上》-孝悌之义。 、 《旧唐书》-性婉顺有容德,事父母以孝闻。
【组词】
孝弟、 孝慈、 孝养
2.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
3.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4.
【孙】
(会意。从子,从系,续也。金文,象用绳索捆绑小孩子,意为少年俘虏。本义:儿子的儿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孫,子之子曰孙。 、 《礼记·杂记》注-孙谓祖后者。 、 《尔雅》-子子孙孙引无极也。 、 《列子·汤问》-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唐·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祖孙;重孙、 孙少爷、 孙囡、 孙儿;孙孙、 孙妇、 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