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1:2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1:22:44
林莽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茂密的森林或丛林。它通常用来形容植被茂盛、树木密集的地区,有时也用来比喻事物繁杂或混乱的状态。
在文学作品中,林莽 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神秘,如“他深入林莽,寻找失落的宝藏。”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常用,但在描述自然环境或探险故事时会偶尔出现。在专业领域,如生态学或地理学中,林莽 可能被用来指代特定的生态系统类型。
同义词中,丛林 更强调植被的密集和难以穿越,而 密林 则侧重于树木的茂密和遮蔽性。反义词则代表了与林莽相对的开放和稀疏的自然环境。
林莽 的词源较为传统,源自古代汉语,其中“林”指树木丛生的地方,“莽”则有茂密、杂乱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用法和含义基本保持稳定。
在文化中,林莽** 常与自然、野性和神秘联系在一起,如古代文学中的仙境或隐士的居所。它也象征着未被人类文明触及的原始状态。
林莽 给人以深邃、神秘和原始的联想,可能引发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探险的向往。它也可能让人感到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独感。
在个人经历中,林莽 可能与一次森林徒步旅行或露营经历相关,那是一次深入自然、体验宁静与野性的难忘经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下,林莽深处,星光点点,似是古老灵魂的低语。”
林莽 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茂密的树木、交错的枝叶和斑驳的光影。听觉上,可能是鸟鸣、风声和远处溪流的潺潺声。
在英语中,jungle 或 dense forest 可以对应 林莽,但jungle 更强调热带雨林的湿热和生物多样性。
林莽 是一个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的词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文本的深度和美感。
1.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2.
【莽】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草丛。
【引证】
《小尔雅》-莽,草也。 、 《左传·哀公元年》-暴骨如莽。 、 《孟子》-在野曰草芒之臣。 、 《汉书·扬雄传》-罗千乘于林莽。 、 《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地饶广荐草莽水泉。 、 《易·同人》-伏戎于莽。
【组词】
莽林、 莽渺、 莽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