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5:53: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5:53:45
林荫路:指的是两侧种植有树木,形成连续树荫的道路。这些树木通常是行道树,为行人提供遮荫和美观的环境。
林荫路一词源自中文,由“林”和“荫”组成,直接表达了树木形成的遮荫效果。在古代文学中已有使用,随着城市化进程,这一概念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文化中,林荫路常与自然和谐、宁静生活相联系。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林荫路成为城市居民追求自然与健康生活的一种象征。
林荫路给人以宁静、舒适和安全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悠闲的散步、家庭的欢乐时光或是独自思考的静谧时刻。
个人经历中,林荫路常是周末散步或骑自行车的首选地点,尤其是在炎热的夏日,树荫下的凉爽让人倍感舒适。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描述:“林荫路上,阳光透过叶缝,洒下斑驳的光影,如同时间的细语,轻轻诉说着岁月的温柔。”
想象一下,走在一条两旁种满梧桐树的林荫路上,树叶沙沙作响,鸟鸣声此起彼伏,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体验是宁静而美好的。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tree-lined avenue”或“boulevard”,它们在不同文化中都代表了城市中的绿色空间和休闲场所。
林荫路不仅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线,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元素。它不仅提供了遮荫和美观,还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描述和表达能力。
1.
【林】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林,平土有丛木曰林。 、 《尔雅·释地》-野外谓之林。 、 《诗·小雅·白华》-有鹤在林。 、 《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每大林麓。 、 《释名》-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 、 晋·陶潜《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 《黔之驴》-蔽林间窥之。
【组词】
竹木林;山林、 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 林浪、 林麓、 林泉、 林错
2.
【荫】
(形声。从艸,阴声。本义:树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荫,草阴也。 、 《广韵》-荫,草阴地也。 、 《左传·昭公元年》。注:“荫日景也。”-赵盂视荫。 、 《国语·楚语下》-玉足以庇荫嘉谷。 、 《淮南子·说林》。注:“荫,木景也。”-荫不祥之木。 、 《淮南子·人间》-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 《荀子》-树成荫而众鸟息焉。
【组词】
树成荫而众鸟息;垂荫万亩;荫樊
3.
【路】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路,道也。 、 《尔雅》-路,途也。 、 《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 、 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诗·郑风·遵大路》-遵彼大路兮。 、 《易·说卦》-艮为径路。 、 陶潜《桃花源记》-遂迷,不复得路。
【组词】
路奠、 路赆、 路引、 路歧、 路次、 路村、 路票、 路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