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1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15:14
卤莽(lǔ mǎng)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行为粗鲁、不加思考、缺乏谨慎。它描述的是一种冲动、鲁莽的行为方式,通常伴随着缺乏深思熟虑和计划。
在文学作品中,“卤莽”常用来形容角色的性格或行为,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有时被描述为卤莽。在口语中,这个词可以用来批评某人的行为不够成熟或考虑不周。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或管理学,卤莽可能与冲动决策和缺乏风险评估相关。
同义词:鲁莽、冲动、莽撞、冒失 反义词:谨慎、稳重、深思熟虑、周到
这些同义词在细微差别上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鲁莽”更侧重于行为上的不考虑后果,而“冲动”则更多指情感上的突然爆发。
“卤莽”一词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行为方式的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缺乏考虑的行为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三思而后行”,因此“卤莽”往往带有负面含义。在现代社会,这个词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行动的人。
“卤莽”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负面的情感反应,让人联想到不成熟、不负责任的行为。它可能让人感到担忧或不安,因为它暗示了可能的负面后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卤莽而犯错,这时候我们可能会提醒他们要更加谨慎。例如,朋友在购物时因为卤莽而买了很多不必要的东西,我们可以建议他们下次购物前列个清单。
在诗歌中,可以将“卤莽”与自然界的元素结合,如“风,那卤莽的旅人,不问前路,只顾前行”。
视觉上,“卤莽”可能让人联想到快速移动的物体,如飞驰的汽车或奔跑的动物。听觉上,可能与急促的脚步声或突然的撞击声相关。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reckless”或“impulsive”,它们在描述缺乏考虑的行为时与“卤莽”有相似的含义。
“卤莽”这个词在描述行为时非常有用,它提醒我们在行动前要考虑后果。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传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深入学“卤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并在自己的表达中更加恰当地使用它。
1.
【卤】
(象形。金文字形,象盐罐(或盐池)中有盐形。本义:盐碱地)。
同本义。
【引证】
《春秋·昭公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鹵。 、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表淳卤,数疆潦。 、 杜甫《盐井》-卤中草木白。
【组词】
卤田、 卤莽、 卤泻、 卤地
2.
【莽】
(会意。从犬,从茻。原意是犬跑到草丛中逐兔,假借为茻,草丛)。
草丛。
【引证】
《小尔雅》-莽,草也。 、 《左传·哀公元年》-暴骨如莽。 、 《孟子》-在野曰草芒之臣。 、 《汉书·扬雄传》-罗千乘于林莽。 、 《汉书·景帝纪》。注:“草稠曰荐,深曰莽。”-地饶广荐草莽水泉。 、 《易·同人》-伏戎于莽。
【组词】
莽林、 莽渺、 莽草